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国际 > 正文

真经典与假粗糙,“简单可靠”的AK47真的简单吗?

来源:特别懂枪的隔壁老王编辑:健翁发布时间:2019-11-20 09:11:01

  2019年是AK47之父——卡拉什尼科夫的诞辰100周年,把这条消息转发到5个群里,你就会获得一把伊热夫斯克厂1949年生产的AK,我试过了,全TM是假的,还会被群里的AK粉要求讲“楔紧”的作用,没关系,我这就开始讲。

  AK47之父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曾说:“把一件武器变复杂很简单,把它变简单却很复杂。”

  按照大多数人的理解,AK47是一种很简单的武器,因为简单,所以无缺陷,因为无缺陷,所以可靠性高。

  △ 俄罗斯2014年发行的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及AK47纪念邮票

  然而,如果真的有一种又简单又好的结构存在,那么此后所有枪械的结构必然都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AK47的结构应该一统天下才对。可事实上无论在AK47的鼎盛时期,还是它的后辈们大都已步入“中年”的今天,都没有出现这种局面,枪械结构反而愈发多样化。

  你也许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AK47真的很简单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至少在笔者看来,即便放之于整个枪械领域,AK47的结构都算得上“最复杂之一”。AK47恰恰是凭借着复杂的结构设计,彻底解决了困扰枪械设计界多年的楔紧问题,达到了无任何理论性缺陷的高超设计境界,实现了所谓的“逻辑复杂,操作简单”的目标。

  在AK47之前,半自动步枪、自动步枪常用的闭锁机构大多为枪机偏移闭锁机构。较早的Stg44、ZB-26,甚至与AK47同时期的SKS半自动步枪,都采用了这种闭锁机构。采用枪机偏移闭锁机构的枪械,其枪机大体上为长方体,通过几个斜面完成开闭锁。这种闭锁机构结构简单,外形简洁而便于加工,但存在一个固有缺陷:枪机框带动枪机复进时,由于是斜面/螺旋面带动,除前后方向的运动外,还会产生一个沿斜面/螺旋面方向的运动。这个沿斜面/螺旋面的运动会导致枪机与机匣限位轨道贴紧,产生剧烈摩擦,消耗复进能量。这一现象称为“楔紧”,是影响枪械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枪械的使用环境较为恶劣,枪机复进阻力增大,那么“楔紧”现象就会随之恶化,导致推弹无力、不闭锁、复进不到位等一系列故障。

△抹上奶油、樱桃、巧克力后的AK47,依然能正常工作

  △ 斜面带动回转闭锁机构楔紧示意图。“楔紧”过程实际上较为复杂,这是高度简化后的示意图。当枪机框沿红色箭头方向前进时,枪机会沿黄色箭头方向运动(转动),贴紧机匣限位导轨,产生剧烈摩擦

  起初,设计师们试图通过增大复进能量的方式来解决“楔紧”问题,但随后发现,“楔紧”问题也会随之加剧。此后,这一问题便如梦魇般困扰着所有自动枪械。无论是回转闭锁的M1加兰德、M1卡宾枪,还是偏移闭锁的Stg44、FN FAL、SKS和MAG,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大多数枪械设计师都开始选择无视“楔紧”问题——VZ58、M16等经典型号,实际上都是带着“理论性缺陷”诞生的。

  △ 美国POF公司推出的适用于M16/M4/AR-15的防楔紧改件。通过在开闭锁导柱上增加一个滑轮,可以将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这一方法虽然无法根除“楔紧”问题,但能大幅减轻其影响

  AK47的诞生,彻底驱除了“楔紧”的梦魇。卡拉什尼科夫首次在步枪设计中引入了由平面带动的回转闭锁机构。AK47的枪机闭锁面由带动平面和斜面/螺旋面部组成,枪机复进时由平面带动,可能贴上,但绝不会贴紧机匣限位导轨。待即将闭锁时,枪机与节套上启动斜面配合,转动大约5°,脱离平面带动,转为斜面/螺旋面带动,迫使枪机回转并完成闭锁。增加带动平面后,“楔紧”现象被完全消除。采用这一结构付出的唯一代价是,AK47的节套上要增加启动斜面,枪机增加了回转角度、闭锁齿根部也要增加相应的预转让位斜面/倒角,无论加工还是设计都变得更为复杂。

  △ 根据笔者查证,二战前德国研发的MG34机枪,应该是目前可考的,最早设计带动平面的回转闭锁枪械。

  △ 无带动平面(上)与有带动平面(下)的开闭锁螺旋槽对比,红圈处为带动平面。M1步枪、M1卡宾枪的螺旋槽都是无带动平面的,因此都存在“楔紧”问题

  平面带动无疑是AK47步枪设计中最大的亮点。随着“楔紧”问题的彻底解决,回转闭锁终于成为一种“无理论性缺陷”的完美闭锁机构。相较于偏移闭锁,回转闭锁本就是一种更为先进的闭锁机构,它闭锁强度高、刚度大、体积小巧、开闭锁动作有力。采用回转闭锁机构的枪械,机匣只受前后方向的力,而不像偏移闭锁那样还要受上下方向的力。换言之,回转闭锁枪械的机匣只承受拉-压力,而不承受扭转和弯曲力矩。金属的抗拉-压性能通常是抗弯曲、抗扭转性能的数倍,只承受拉-压力的机匣,即使大幅减重后,强度和刚度也是有保障的。

  △ 56-2式冲锋枪的螺旋槽,黄圈内为带动平面。平面+斜面/螺旋面的带动方式彻底解决了“楔紧”问题,AK47步枪傲人的可靠性正源于此

  1959年,在AK47的改进型AKM步枪上,卡拉什尼科夫将切削机匣改为冲压机匣,并大幅降低了机匣壁厚以减轻整枪重量。AKM的整枪重量只有3.1kg,是当时世界上同枪管长度下最轻的突击步枪之一,而其高可靠性又是有口皆碑的。重量轻、可靠性高的回转闭锁机构迅速“征服”了各国设计师。战后枪械的闭锁机构逐渐由偏移闭锁、滚柱闭锁、回转闭锁共存,发展为回转闭锁一统天下。卡拉什尼科夫的高超设计对推进这一发展过程功不可没。

  除闭锁机构外,AK47上还有很多相对复杂的设计元素。其闭锁齿为一大一小,且长、宽、高参数均不一致。这种闭锁齿在设计、校核、加工中,远没有M16步枪的等大小齿方便,但胜在闭锁面积更大,安全性更高。

  AK47步枪的抛壳挺安装在机匣上,枪机和枪机框上要设计、加工出让位槽,机匣形状也较为复杂。相比之下,M16采用的弹性抛壳挺,不需要让位,机匣形状也更简单,但可靠性就要略逊一筹。

  此外,AK的枪机闭锁支撑面是能肉眼几乎很难察觉出的螺旋面,而M16是直面。螺旋闭锁支撑面便于闭锁,同时能产生一定的预开锁效果,有利于抽壳,能提高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但加工也要麻烦得多。

  AK47是一型让人看起来很矛盾的武器,从工艺观感上讲,它的确很粗糙,但从设计和加工流程上讲,它又是极其复杂、繁琐的。而正是复杂、繁琐的设计,为它带来了更高的冗余和安全系数,同时也让“无理论性缺陷”成为可能。

  总之,请不要再将AK47的高可靠性归功于所谓的“加工粗糙”,它的高可靠性完全是设计出来的。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把一件武器变复杂很简单,把它变简单却很复杂”这句话,就不难理解其内涵了:产品外观上的“简单”,以及性能上的先进性,恰恰源于设计师的复杂设计。枪械设计中的最优解不见得是最复杂的,但发现最优解的过程一定是复杂的。产品性能的提升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而不是什么“简单就是好”这样所谓的“真理”。

  在AK47的影响下,很多国家相继放弃了成熟的老结构,走上了“复杂而又简单”的设计道路:比利时的FN公司设计了与AK47几乎同理念、同构架的FNC步枪和FN Minimi机枪;瑞士的SIG公司设计了SG550系列步枪;以色列设计了加利尔步枪;我国的81式、03式等步枪也都深受AK47的影响。

  △在后勤保障、兵员素质恶劣到几乎不存在的非洲,AK47却可以畅销,这足以证明其可靠性优秀,这种优秀自然不是靠着“简单就是好”的拍脑瓜逻辑换来的

  △ 瑞士是一个枪械大国,但其设计的SG550步枪却非常的AK,能让老牌高手放弃传统结构改用AK,这足以证明AK47的魅力

  当然,即便是无“理论性缺陷”的AK47,在设计上也存在一些“粗糙”之处。首先,AK47采用了难于生产加工的切削机匣和下弯式枪托,至少在这两点上,它的设计理念还不如Stg44先进。其次,受制于7.62×39mm M43枪弹,无论AK47还是AKM,后坐力仍然偏大,连发射击精度依旧不理想,这也是整个AK家族最受诟病的一点。但AK47也是幸运的。在Stg44之后的突击步枪时代,AK47是为数不多的、真正的突击步枪,并随着无理论缺陷所带来的高可靠性大放异彩,成功影响了枪械世界的进程。

  △ AK47(上)与AKM(下)对比。AKM是AK47的改进型,外观上的最大变化是“抬高”了下弯式枪托,提高了射击精度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