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国内 > 正文

吉林扶余:“领头雁”带领农民增收致富

来源:新华网编辑:马永欣发布时间:2020-09-23 21:41:04

  新华社长春9月23日电(记者陈汀)这几天,吉林省扶余市蔡家沟镇小十八号村大棚内的西红柿成熟了。村里一片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仓库成了西红柿的“海洋”,女人们熟练地分拣装箱,男人们忙着搬货装车,大卡车排着队等待上货,将西红柿运送到上海、南京等地。

  小十八号村党支部书记赵伟光步履匆忙地奔波于仓库之间,时不时地接电话处理新的蔬菜订单。

  “咱们村有蔬菜大棚285个,占地1200亩。每亩大棚每年能挣7万到8万元,村里人均收入达到3万多元。”赵伟光说。

  如今的小十八号村靠大棚产业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10年前的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过去村子比较贫穷落后,连一条像样的水泥路都没有,种的蔬菜庄稼很难运出去。”赵伟光回忆说。

  2010年,在外做生意的赵伟光怀着建设家乡的满腔热情返乡创业,带领乡亲们致富。几经考察,发现村里很适合种植大棚蔬菜,于是成立了合作社,研究出让乡亲们增收的“金棚子”。

  大棚蔬菜经济效益高,种植和管理难度却很大,定植时间、育苗过程、采摘时间、温度、湿度等因素都必须非常精确。带着乡亲们的致富梦,赵伟光几经辗转到外地调研,学习先进技术。

  在赵伟光的带动下,村里的大棚项目发展得越来越红火。村民纷纷加入合作社,从最开始的5户壮大到如今的70户。

  但赵伟光并不满足,他继续琢磨着大棚产业怎么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蔡家沟镇的蔬菜大棚每年产生10万吨蔬菜尾秧,不仅占地,还破坏土壤。”赵伟光说。去年,合作社经过技术攻关,投产了微生物处理厂,变无用的尾秧为绿色肥料,进一步提高了生态附加值。

  如今,像赵伟光这样的“领头雁”,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扶余市委组织部人才办主任张阳说,扶余市目前已将4200多名农村实用人才纳入乡土人才信息库,按照行业领域、专业特长,进行跟踪培养,使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帮助农民增收、稳定脱贫的“领头雁”。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