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社会 > 正文

“王笑脸”卖豆挣钱

来源:新华网编辑:马永欣发布时间:2019-10-17 19:45:51

  新华社哈尔滨10月17日电(邹大鹏、杨喆、唐铁富)“王笑脸”爱笑,网名由此而来;“王笑脸”不漂亮,卖大豆这活儿却干得很“漂亮”。

  黑龙江省是中国大粮仓,海伦市有“大豆之乡”美誉,也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王笑脸”本名王彦辉,祖祖辈辈生活在海伦市海北镇,这里是黑龙江大豆贸易的重要集散地。

  种豆、卖豆、再种豆,黑土地上千百年来的农耕轨迹没变过。上世纪80年代,“王笑脸”的父亲开始走村串户,用盐、豆腐、豆油换大豆,尝到甜头后干脆把地转租,干起了大豆收购点专门向南方卖豆。

  “土里刨食太累,压根儿就没想过子承父业。”王彦辉的眼睛又细又小,笑起来眯成了一道线,“在当地师范学校毕业后,去了广州一个镇的学校当音乐老师,收入不高、钱不够花,干了8个月就又回来了。”

  2006年,“王笑脸”开始跟父亲学收粮,那时判断豆子好坏全凭一双眼。“又黄又圆就是好豆子,但也经常走眼,不像现在靠机器‘火眼金睛’立马测出蛋白、油脂含量。”王彦辉说。

  “王笑脸”爱折腾,收了几年黄豆挣了些钱,又“跨界”到房地产装修行业,结果赔了个精光,还欠了200多万元外债。“还是踏踏实实干农业吧,这才是咱新农人的正道!”又回到了收粮点,但他的心却不“安分”了。

  “我俩掰扯(争论)过几次,我爸说网上卖豆纯属扯淡,咱非得把这黄豆‘扯’成金豆给他看看。”说干就干。2015年,“王笑脸”的网店开张了。

  出师不利。前六个月平均每天只卖三五块钱,掐指一琢磨,病根儿在“不漂亮”。“最开始制作的页面和图片太磕碜了。”豆子好、“模样”却不好,王彦辉自学各种互联网知识拼命补课。

  “我们与父辈最大的不同是直接卖全国,把大豆销到了餐桌上。”如今,“王笑脸”的公司已经有了10多人的创业团队,会员客户发展到了37万人次,今年前10个月卖了1300多万元的大豆和各类杂粮,“我爸搞传统销售面向贸易商,价格波动大、资金量大、稳定性差,一斤只有3分钱利润,我最高能到1角钱。”

  最近,他的网店正在“赔钱赚吆喝”冲销量,销售的大豆已成为国内知名电商网站排名第一的“爆款”。“看着赔钱,但用其他品类的商品利润均摊,还是赚钱!”这边接受采访,那边他的手也没闲着,噼里啪啦地敲着键盘回复客户咨询。

  “电商卖出了‘金豆子’,关键还是搭上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快车。”在海伦市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副主任金海兵看来,这些1公斤到5公斤的小包装大豆,更加注重品质,尤其是把当地黑土“富硒”的品牌深度挖掘,瞄准了高端供给。

  在海伦市的电商一条街上,各类特色农产品正从这“飞”向全国各地。金海兵说,今年5月,海伦市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了农家小菜园合作协议,将鲜食玉米通过电商扶贫精准销售,今年可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000余户,户均增收超千元。同时,有机大豆、绿色蔬菜等,也通过各类电商平台挣起“漂亮”钱。

  在“王笑脸”的网店里,来自海伦市东兴村的员工刘苗苗正在直播介绍产品,这个网名“小菜苗”的“90后”热情地拉着记者一起直播“涨粉儿”:“在这解决了就业,还有收益,比在家带娃强多了。”

  “我的娃将来肯定也会干这个!”“王笑脸”说,在脱贫攻坚决战中,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下的农业正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村也正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