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原创 > 正文

轮椅上的“孝道” ——记广平县南韩镇小未庄村孝子刘海生

来源:中原新闻网编辑:王杰仁 刘颖才发布时间:2020-06-04 19:49:04

  刘海生陪着母亲在村子里散心。

  曾陪伴了刘海生多年的木板车。

  刘海生和母亲拉家常。

  村民在“”点赞孝子海生“”签名簿上签名。

  中原新闻网邯郸讯(记者张红军)夕阳西下,广平县南韩镇小未庄村的村道上两个轮椅缓慢前行,前面是一位行动不便的七旬老太太,后面推着她的是下肢残疾的儿子刘海生。五公里的乡间小道上,一条条碾痕生动记录着这个残疾男子十余年的孝亲历程。

  一波三折 坎坷人生

  谈起刘海生,堪称命运多舛。1974年,海生刚出生几个月突发高烧。父母抱着他跑到大名县城救治,医生告诉家人,治不了,就是治好了也得终身残疾。“只要能说话就行。”母亲江洪爱执拗地抱着海生又到永年求医,但他的病日益加重。最危急时刻,他一动不动闭眼躺在那儿,“好多人都认为我活不了,劝说家人不要浪费钱了。”海生说。

  “孩子还有口气,必须救。”就这样,母亲江洪爱日夜守护,熬制草药,终于把他从阎王手里抢了过来。然而,终因小儿麻痹症,海生下肢瘫痪了。“那时候,每周都去外地给他找偏方,蜈蚣、蛇一类的中药方一天一副,一直没断过。”母亲江洪爱回忆道,虽然心里对三个儿子没有远近,但对海生格外地爱护些,“毕竟他身体有病,无法行走。穿衣吃饭都要照顾,那几年全家的心思都在他身上,就希望把他抚养成人。”

  “那段日子很苦,但记忆深刻。”海生告诉记者,为了维持一家五口的生活,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十几亩庄稼地里的活和一家人的吃喝拉撒都由母亲照料。从记事开始,每次外出他都是爬着走,浑身沾满泥土,手脚磨出了血,还要承受着各种异样的眼光。看着同龄人畅快地嬉闹,他只能躲在一角暗自神伤。

  然而,祸不单行。好不容易孩子们一个个长大,海生的两个弟弟先后成了家,一家人终于可以缓口气了,但就在此时,父亲因为常年高强度工作,积劳成疾,在2012年因病去世。家里的顶梁柱没了,母子俩抱着痛哭了一场。“从那时起,一个愿望在我的心中变得越来越强烈,养活自己,更不能让娘饿着,不能让她孤单。”海生说,“俩弟弟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就剩下了我们娘俩,大事小事我都得考虑到、处理好,一下成熟了不少。”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更大的挫折又降临到这个多难的家庭。2015年,母亲因股骨头坏死右腿关节疼痛难忍,只能凭借拐杖行走。2016年,母亲的左腿也发病了,双腿行动不便;2017年,母亲又突发脑梗塞,半身不遂……

  “父亲走了,母亲半身不遂,我又瘫痪残疾,当时感到天都塌了。可日子总得过,我是老大,我得挑起这个家。”刘海生说,从小母亲给他讲的最多的是一些乡里之间传播的身残志坚的故事,讲为人处事的规矩,讲男儿当自强的道理,“都是大白话,我听着似懂非懂,但知道为人得善,生活的好坏要靠自己努力打拼。”海生说,是妈妈的陪伴和教导,让他内心每逢有所退缩和悲伤哀怨之时,总能振作起来,勇敢地面对生活。

  身残志坚 自力更生

  肢体的残疾给人带来的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病魔夺走了他的双腿,却给予他坚韧的性格和聪慧的头脑。

  海生7岁那年,父亲找来一个木板,雕磨了木头轮子,此后他终于不用爬行,用手支撑着木板滑行,“后来,我又从邻居那儿淘来3个轴承,安上轴承轮子的木板车滑动起来更轻松了。当天,我就高兴地绕着村里滑了好几圈。”海生说。

  自幼残疾让海生缺失不少欢乐,却让他比同龄人有了更多人生思考。春去秋来,12岁那年,看着同龄人天天欢欢喜喜地挎着书包上学,他按耐不住,自己每天风雨无阻推着木板车,跑到学校教室窗下偷听讲课。学校老师看到后被感动了,找到家里问:“孩子能坐椅子不?”“能!”老师帮他找来教科书,搬了把椅子,把海生抱进了他盼望已久的教室。

  “他学习非常刻苦,从不和同学争吵。虽然是半路儿进的班,但经常课后向老师同学请教,成绩一直在我们班名列前茅。”同学张海青谈及海生求学的事,至今记忆犹新。时光荏苒,就在他如饥似渴地畅游学海之时,教育体制改革,小未庄学校搬到了一里之外的蒋庄乡。摆在他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上下学的问题。老师找到家里鼓励他继续上学,同学刘现考更是主动要求每天背着他上下学。海生又燃起了希望,然而几个月下来,他主动退学了。“同学们身体也很单薄,每天不论刮风下雨,背着我上下学,我心里很不是个滋味,就主动弃学了。”他说,“虽然只上了四年学,但受益不少,我感谢恩师和同学一辈子!”

  “不上学后我就一直在想,我是老大,腿脚不能动,总得干点啥活,不能拖累这个家!”海生开始琢磨出路。由于他家就在学生上下学的路上,辍学第二年,在他的强烈要求下,父亲帮他批发了点笔、本等学习用品,摆在家门口卖,贴补家用。

  冬季,独坐椅子上摆摊是海生最难忘的。“寒风刺骨,冻得直哆嗦。”海生说,虽然他没有诉苦,但细心的父母全看在眼里。开春之后,父亲拿出所有积蓄盖了一间小土屋。从此,他再不用冒着严寒酷暑在门口摆摊了。再到后来,县残联知道他的情况后,赠送给他一个电动轮椅,“一下就感觉有腿了,活动方便多了。”

  而更让他信心十足的是,热心乡邻无私的关照。刚开始,他时常为如何去进货选货头痛。邻居看到后,每次外出都会问他是否需要接送,“全靠邻居一趟趟地把我抱上三马车,送到目的地,装货、卸货,再把我抱下来,这可不是一天两天的帮助,可有段日子呢!”

  “海生可是个好人!我买3元的馒头,他又多给我2块饼干,给了孙子俩棒棒糖。”村民赵玉梅说。说话间,两位小朋友走进小卖部,径自走到货架上拿了口香糖,放下一元钱蹦蹦跳跳地跑出去了。“多少年了,谁需要啥都是自取,说多少钱都没搞过价钱,每次有个零头他都不收,彼此都信任得很。”村民宁世学说,海生卖点零散货,挣不了多少,但童叟无欺,只要有小孩进来,他每次都送点瓜子、糖果类的零食,从不收钱,“很厚道”。

  “这么多年,我们一家全靠乡亲的关照,大伙都想怎么着帮我一下,所以我也想尽己所能回馈大家。”海生说,现在好了,总有好心人每半个月替我进货,“小买卖越来越稳定,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轮椅孝子 感动乡里

  五月的广平艳阳高照,海生的小卖部前三三两两的村民聚在一起闲谈着。村干部王俊超拿着一个红簿子正在登记着什么。“啥?是为孝子海生点赞,我全家都得签名!”村民王金同跑了过来。不一会儿,两本厚厚的签名簿签满了人名,有不识字的村民还专门摁了手印。

  “海生是真正的大孝子,除了每天领着老母亲散步,我多次看到他给母亲按摩、洗脚,一般人很难像他这么细心、孝顺。”村民刘书芬对记者说。“海生说话幽默,待人处事很实在,在村里从来没跟人红过脸……现在大家没事时都会聚集在他家的小卖部门口唠嗑。村里还有两三家超市,但80%的村民买东西还会到他这里买。”村民李保芳说,海生还是个热心人。平日家门口人多了,村民间有啥矛盾,夫妻间有啥拌嘴的,海生经常聊着天就调和了双方。“他对外人都这么热心,更何况养大他的娘,可以说真的是无微不至!”

  走进小卖部,海生正在给母亲倒水喝。小轮椅灵活地穿梭在货架间,进退自如。“没啥好说的,都是儿女应尽的本分,其实我所做的不及父母为我做的万分之一。”海生说:“弟弟们收入有限,自顾不暇。我虽然残疾,但没娶媳妇,守家在地,自然由我照看老娘了。”

  “以前父亲打工一年都回不来几天,从小母子俩相依为命。老娘有病后,我主要精力就是陪伴她。”海生说,老母亲在邯郸市医院看病,行动不便的他硬是坚持着守在母亲病榻前数天,直至母亲病情稳定。

  因为刘海生腿脚不便,胳膊又抬不高,他约来了两个弟媳妇商量,她们俩每半年轮换一次,白天收拾家务、洗衣做饭,帮衬着海生照顾母亲。

  平时,海生在小卖部里忙碌,母亲就坐在他身后椅子上陪伴。忙的时候,母亲会帮他递下商品;闲下来,母子俩唠唠家常、梳梳头。有一次,母亲便秘难受,而家中就海生一人,他去诊所买了开塞露,帮着母亲宽衣解带用药,解了燃眉之急;农忙时节或弟媳妇家有事不在时,他就用嘴咬着衣服帮母亲穿上衣服。平日里,一日三餐,海生总是将第一碗饭趁热端到母亲面前。每次喝药都按量送到母亲口中。隔三差五地帮老人洗脚、剪指甲、按摩。“没人教,自己瞎琢磨的,老娘说挺舒服,就成经常事了。”海生说,母子二人行动不便,总呆在家里也会生闷。所以,每天早晚,只要不刮风下雨,他就推着母亲外出散步,“每天绕村转个两三圈……小时候我自己不能走路,去哪儿都得俺爹娘抱着,现在有条件陪着俺娘转转,比总待在家里强。”

  走进海生家,两间平房内除了床和桌椅,没什么像样的东西,但床边一个银白色的电子足疗盆格外显眼。“这是我刚给老娘买的,就是方便她每天洗洗脚。”他告诉记者,这些年,他和老母亲看病吃药的费用很大,两个兄弟自顾不暇,所以家里没啥积蓄,攒了好几个月才买了这个盆。“有娘才有家,是她给了我两次生命,生活再不易,也要咬着牙走下去。”海生的话音刚落,一旁的母亲抹起了眼泪。“这是高兴的泪,这几年多亏了他,我的病也好了不少,俩腿已经有点力气了,每天跟着海生还能扶着轮椅走两步。”今年72岁的母亲江洪爱说:“看着孩子每天忙碌,啥事也能料理,我也放心了。”

  “久病床前无孝子,何况‘孝子’本身就是残疾人。”村干部王俊超说:“数年如一日,他们母子形影不离,海生自己不能走,却能坚持陪着母亲散步,就这点,好多健康人都办不到。”

  “这次村委会组织全体村民签名‘点赞孝子海生’活动,是村民主动建议的,男女老少都争着签名。”王俊超表示,村里为海生办理了“五保户”,逢年过节村干部都会来慰问。“只要有政策,我们头一个想到的就是他。我们还准备绘制孝道文化墙,以海生为典型举办系列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孝道点亮道德明灯,用孝道培育父慈子孝、夫妻和睦、邻里互助的文明乡风。”

  摄影/记者 邢建伟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