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中原 > 正文

山西:下绣花功夫 提脱贫成色

来源:山西日报编辑:郭晨霞发布时间:2019-09-19 17:54:13

20190919_3454fc574bfb1636801305ccf2c27829.jpg

驻乡宁县柴汾村、陡坡村的扶贫队员和贫困群众一起劳动。

20190919_6aede6fdc18cb850ac0ce8c62e58ec1c.jpg

大宁贫困群众冯杰伟持证上岗,农民变工人。

20190919_3fcfd9ba0284e8916569c3859686ef85.jpg

生态扶贫绿了吕梁山,富了众百姓。

20190919_44810bd8858ead35d9987fcfbd282e79.jpg

广灵引进涉农龙头企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

20190919_ade9987a06dbffbc904c902cddd5e3ea.jpg

临县城庄镇美丽宜居的移民新村。

20190919_33637914f712fe2050658e165b4dd7ea.jpg

  大同市云州区瓜园乡瓜园村

  特色产业实 村民收入多

  “过去,我一直种玉米和小杂粮,一年下来,也就收入万把元。这几年,村里成立合作社种黄花,我和老头子锄草、摘黄花,每年能挣1万多元,自家种地收入1万多元。”脱了贫的村民王秀平激动地告诉记者。

  2016年,云州区投资在村里新打了几眼机井,大部分地都成了水浇地。村里流转村民耕地,成立黄花合作社,带动181户贫困户加入其中,种植黄花1800亩、杏果经济林100余亩。

  “过去,一到农闲时节,姐妹们聚在一起不是拉家常,就是打麻将。这两年,大家都忙着在合作社干活,摘黄花的节令,我们凌晨两三点就起来忙开了。去年,我摘黄花挣了3000多元,在编织厂挣了2000多元。”村民王转莲脸上写满了幸福,黄花产业鼓胀了她的腰包。

  瓜园村的黄花合作社统一对黄花产业进行管理,把黄花地承包给村民采摘,统一收购,建起了黄花冷库、烘烤房、晾晒场和多功能储物库,黄花成了村里的支柱产业。同时,村民们还通过微信、淘宝等网络渠道,扩大黄花、柳编等产品的销量,促进群众和村集体增加收入。

  “去年,我们村退出了贫困村行列。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扩大黄花种植规模,学习引进仿古灯笼制作技术,形成一业为主、多业开花的局面,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说起黄花产业和村里的未来,村党支部书记李成滔滔不绝。

  链接

  相关政策:《关于做好“8311”产业扶贫重大项目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印发<山西省深度贫困县农林脱贫主导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等。

  主要内容:对符合政策条件的广大农户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技术指导和资金补助,有的只限于贫困县市和贫困户。

  忻州市岢岚县阳坪乡赵家洼村

  搬出山沟沟 大步奔小康

  “以前我住的旧房子是土木结构,夏天蚊虫叮咬,冬天四面透风,吃水得到很远的地方挑水,生活条件确实艰苦。”在岢岚县广惠园移民新区的新房内,曹六仁激动地告诉记者,新房子和从前住的房子比,有天壤之别。

  曹六仁原来住在岢岚县阳坪乡赵家洼村,村子位于一条山谷中,只有900亩贫瘠旱地。村里山梁坡地多、外流人口多,不通电话、不通动力电,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之地。2017年开始,岢岚县加大力度实施包括赵家洼村在内的115个深度贫困村的整体易地扶贫搬迁,曹六仁被列入到搬迁之列。

  在搬迁过程中,岢岚县采取“六环联动”跟进服务措施,着力破解了搬迁群众担心的“人钱地房树村稳”等7大问题,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统一。2017年9月22日,包括曹六仁在内的赵家洼村最后留守的6户21名村民搬到了县城里的广惠园移民新区,开启了新生活。

  曹六仁今年61岁,妻子王春娥60岁,视力二级残疾。最小的儿子曹进军经过培训,掌握了电焊技能,在外地打工,收入不低,女儿曹红艳在天津读大学,曹六仁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自搬进广惠园后,曹六仁不等、不靠、不要,在政府的帮助下,前往县里的玻棉厂上班,每年能挣3.36万元。去年,一家四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万元,已实现了稳定脱贫,迈入了小康生活。

  链接

  相关政策:《关于大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指导意见》《关于聚焦深度贫困集中力量攻坚的若干意见》等政策。

  主要内容:易地扶贫搬迁补助和宅基地腾退复垦资金奖补。

  临汾市大宁县三多乡楼底村

  打好生态牌 增绿又增收

  “现在就是好,不出门就能在家门口挣钱,我这个外出打工没人要的老汉还能赚这么多。”看着存折上实实在在的收入,刘英明笑得合不拢嘴。

  62岁的刘英明,是大宁县三多乡楼底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崔秀英现年61岁,腿部患有关节炎,行动不便。刘英明也患有冠心病、心肌梗塞,还要照顾患病的老母亲,刘英明的生活一直比较困难。

  2017年,大宁县在全县推行购买式造林改革。刘英明加入了造林合作社,参与造林挖坑3个月,获得工资收入8000元。全村38户群众参与造林,获得劳务收入11.1万余元,加上护林收入,户均收入4120元。

  2018年,刘英明所在的楼底村成为全县深化农村改革试点村,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尝到购买式造林甜头的刘英明主动加入村里的股份经济合作社。省里针对深度贫困县出台“一县一策”政策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承接的工程由植树造林发展到道路改造、饮水工程等。刘英明同村里的贫困户一道参与造林等工程建设,全年务工收入有2.1万元。“跟着政府干,收入噌噌的。”刘英明高兴地总结自己的增收秘诀,“这样发展下去,我的好日子呀,还在后头哩。”

  链接

  相关政策:《关于提前启动2018年退耕还林工程通知》《关于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精准脱贫的指导意见》《关于扶持发展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意见》《关于精准聘用贫困森林管护员的指导意见》等8项相关政策。

  主要内容: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造林绿化项目、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工程、林地资源管护岗位进行资金补助。

  大同市天镇县贾家屯乡塔儿村

  光伏收益好 群众鼓腰包

  9月16日,太阳初升,万道金光洒满了天镇县贾家屯乡塔儿村的沟沟岔岔。

  “七沟八梁一面坡,十年九旱收入薄”是塔儿村真实写照。贫穷成了村子摘不掉的“紧箍咒”。

  2016年,装机容量300千瓦的光伏发电扶贫项目落户塔儿村,同年6月24日,电站并网发电,年发电量达45万千瓦时,每年光伏收益8万元,塔儿村从此告别了没有集体产业的日子。

  光伏扶贫收益到账了,可不能伸手就拿钱。天镇县出台《天镇县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管理办法》,对光伏扶贫收益明确规定,主要用于公益岗位扶贫、小型公益事业扶贫、奖励补助扶贫。

  每天早晨,年过六旬的村民张瑞总会认真地清扫村里的道路。这些年,老张一边种地,一边承担着村里的卫生保洁工作。保洁员就是为村里年老体弱村民定制的扶贫公益岗位之一。

  “只要勤快一点,一年挣个三四千块不成问题。不能老等着国家救济,揣着自己挣来的钱,心里舒服。”张瑞笑着对记者说出了自己脱贫后的感受。

  中午时分,太阳照在满坡的“蓝板板”上,照亮了塔儿村的脱贫路。如今,天镇县光伏扶贫项目累计装机容量达64.8兆瓦,并在全省范围率先实现贫困村光伏电站、村级集体经济破零两个“全覆盖”,受益贫困群众1.7万户、4.4万人。

  链接

  相关政策:《关于实施光伏发电扶贫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光伏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印发山西省光伏扶贫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的通知》《山西省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管理办法(试行)》。

  主要内容:支持在光照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展光伏扶贫,因地制宜实施各类光伏扶贫项目。

  临汾市蒲县山中乡山中村

  激发脱贫志 致富动力足

  最近蒲县山中乡山中村有两个人上了中新网的新闻,其中刘元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主动脱贫的心路历程。驻村第一书记曹晓峰说:“刘元平以前是村里的懒人,我第一次见到他是在乡里吵着闹着要当贫困户。”

  针对这种情况,蒲县试点推行《建设“道德银行”评选“十星农户”的实施方案》,在山中村建成全县第一家“道德银行”。为每个农户设立“道德积分存折”,根据群众行为发放“道德积分卡”。推行积分兑换制度,凭积分在超市换取物品。在此基础上,山中村还实行积分争星机制,设置勤劳创业、孝老爱亲等10个“基本星”,积满10分可以参加星级农户评星,得到星级户的农户可得到50个积分。

  “道德银行”一推出,群众积极响应,调动了贫困群众战胜贫困的主动性。刘元平的内生动力也被激发出来了,他主动种了玉露香梨、红富士苹果、花椒各5亩,并买回2000只乌鸡和土鸡,进行田园放养。村里选“小队长”时,刘元平第一个报名,并且表态坚决摘掉穷帽子,争当致富领头人。

  山中村的“道德银行”改变了懒,发展了勤,促进了和,建设了美。如今的山中村,218户村民全都享受到了“道德银行”的积分福利,66户星级农户的灯箱挂满了街道两旁的路灯杆,全村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新风尚。

  链接

  相关政策:《关于开展扶贫扶志行动的意见》《关于深化扶贫扶志促进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

  主要内容:创新方式方法,激励贫困群众有志想做;改进帮扶方式,带动贫困群众有事可做;提升能力素质,帮助贫困群众有技会做;精准对接需求,支持贫困群众有钱能做。

  图片均由山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提供,文字均由山西日报记者李全宏采写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