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安阳 > 正文

刘金荣:让农民增收致富 让百姓得到实惠

来源:安阳日报编辑:李茗茜发布时间:2019-12-25 14:55:17

  刘金荣指导技术人员 (资料图片)

  □记者 赵 慧

  12月17日,经历过首场降雪后,古都安阳的冬季又冷了一些。在这样的季节里,田间万物都进入了“休眠”状态,农民也迎来了一年中难得的农闲时光。但是,市农科院谷子研究所所长、国家谷子试验站站长刘金荣却没有闲下来。他时刻关注着培育的谷子新品种在海南省试验田里的表现,并计划着前往试验田的行程。虽然已经年过半百,但是他依旧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带领一群年轻人从试验田到实验室,不惧风吹日晒,不畏辛勤劳苦,在培育出优良种子、让农民增收致富、让百姓得到实惠的路上不断前行。

  1963年,刘金荣出生在濮阳市台前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母靠种地养活了我们兄弟姊妹五个。那时候生活条件比较差,能吃饱就是最幸福的事情。”刘金荣回忆,“最早吃的是红薯面蒸的馒头。虽然有时候很饿,但是我不敢多吃,因为吃多了胃难受,后来才有了玉米面、白面蒸的馒头。”正是幼时的生活经历,使刘金荣对粮食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

  1980年,刘金荣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当时的河南农学院,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刘金荣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说:“那时候对未来没什么规划,但是我从小有一个模糊的想法,就是当科学家。”所以大学期间,他丝毫不放松,一头钻进专业里。毕业后,刘金荣被分配到安阳市农科院的前身——濮阳市农科所,一干就是30多年。

  “一开始我负责谷子病虫害防治工作,后来又负责谷子田杂草防治工作。2002年,我开始专攻谷子育种。”刘金荣告诉记者,“谷子在中国种植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哺育作物。我希望培育出更好的品种,让这样一种古老农作物能够继续哺育我们的下一代。”没有育种专业知识,就重新学习,买书籍,向老专家请教,不断在实验室和试验田之间往返,刘金荣用很短的时间让自己成为“育种科学家”。

  “别小看品种选育,这可是个细致活儿。品种选育要优质、高产、广适、多抗,其中优质是第一位的。”刘金荣说,“为了得到优质品种,我们要经过多次试验,从一代一代的谷子中挑选最优的,培育一个新品种最快也要5年时间。研究所每年6月至10月在安阳的试验田里培育一季,11月将种子拿到海南再种一季,这样就将谷子育种改为一年两季。如果不这样加代培育的话,一般9年到10年才出一个品种。但是在海南做加代培育后,4年到5年就可以出一个品种。”

  出于对粮食、对谷子、对农业科学研究的特殊感情,十几年时间里,刘金荣带领科研团队先后研发出豫谷系列20多个国家和省级审定品种。其中,豫谷18品种通过国家谷子华北夏谷区组、西北中晚熟春谷区组、东北春谷区组、西北春谷早熟区组4大区域鉴定,成为全国最早一个4个试验区都审定通过、适合在全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推广种植的谷子新品种。

  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在全国谷子育种行业居领先水平。在刚刚结束的国家谷子登记品种展示试验活动中,研究所选送的谷子品种表现优异。刘金荣从2009年开始,连续1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试验站站长,获得国家首届“风鹏行动·种业功臣”、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劳模等荣誉称号。

  从1984年到市农科院工作至今,刘金荣一直带头工作在科研一线。“想要有成果,就要有付出。”刘金荣对记者说,“小麦经过不断育种之后,一般亩产为650千克至700千克。谷子平常的亩产只有小麦的一半,但谷子是C4作物,小麦是C3作物,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刘金荣希望通过他们的不断努力,培育出产量高、品质优的谷子,为农民增收,也让更多老百姓能吃上丰富的小米面制品。这是他一直坚守的初心。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