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安阳 > 正文

乡村织女出好“钱”景

来源:安阳日报编辑:李茗茜发布时间:2020-01-07 10:07:37

村民在织布机前忙碌,织出五颜六色的粗布

  □记者 李杉 文/图

  随着时代的变迁,“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场景已经很难见到,但在汤阴县白营镇尧石得村,不少村民还传承着这门手艺,并且靠这门手艺引来了商机。

  2019年12月24日,在该村手工粗布加工坊内,几台织布机正欢快地“吱呀”作响,村妇们一手扶着织布机,一手拿着梭子。伴随着脚底有节奏的踩踏声,梭子飞快地在细长的棉线之间来回游走,手脚配合,布匹的长度也在不断延伸,展示出一幅“当代织女”生动传神的织布劳作图。

  “尧石得村几乎家家户户会织布。”手工粗布加工坊负责人许素芹介绍,几十年前,村民家家都织布,甚至晚上都能听到织布声。后来,机器纺织逐渐取代了传统织布,村里人为了谋生,大都外出打工,就不再自己织布了。去年年初,许素芹和邻村的亲戚上街买布时看到织布机租赁的门市,就租了3台机器,自己织布。没想到,对手工织布有着深厚感情的村妇们都跑到许素芹家“借机”织布,有的自己用,有的赠予亲朋好友,有的晒到微信朋友圈还引来了好商机。看到“钱”景的许素芹在村委会的支持下,又租赁了30台机器,把留守在家、心灵手巧、热爱织布的村妇组织起来加工床品套件,在带动就业的同时促进村民增收。村妇们织出的布匹既结实耐用又素雅好看,很受人们喜欢。许素芹还不断创新,到新乡、鹤壁学习考察,增加布匹色彩图案,加工的床单、枕头套、沙发巾等既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又寓意丰富,不乏创新意趣。

  “以前的粗布多是格子图案,颜色也单调。但如今条纹、花色都很丰富。你看到啥花样的布,我们都能回来自己织。手工织出来的粗布虽没有机器织的布细腻,但拿在手上却很有质感,再配上多种颜色的棉线,既显素雅也不单调。你看,这匹灰白色的布名叫‘灰太狼’,红黄色相间的叫‘美人鱼’。中间这台机器织的红布叫‘中国红’,还有‘三阳开泰’‘万紫千红’‘粮食满仓’。快过年了,这些寓意好、颜色好看的布卖得特别快。”许素芹说,村里手巧、干活儿快的村妇一天就能织两匹布,单就床单来说,成本按90元计算,一天就能挣30元至50元。这样一来,留守的村妇不仅有了活儿干,也能增加收入,补贴生活。今年57岁的村民闻吉叶从小就跟着长辈学织布。她说:“在家门口干活儿既能照顾家又能挣钱,大家在一块儿说说笑笑的,日子过得特别高兴。”

  “我们的粗布其实一点都不‘粗’,照样可以做成‘高大上’的产品。”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马梅珍说,下一步,该村准备把手工粗布加工坊发展成为集生产、加工、销售、文化为一体的多元化组织,扩大生产,增加销售量,既达到吸纳本村留守村妇就业增收的目的,又能让原汁原味的织布技艺得到传承,让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