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邯郸 > 正文

邯郸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查:清水绕人家,为幸福加码

来源:中原新闻网编辑:健翁发布时间:2020-03-29 22:31:33

  过去,到农村转一转,不难发现,由于没有完善的地下管网和净化设施,农民的生产生活污水,直排地表或坑塘,“净化”全靠自然蒸发和渗透。这样一来,既拉低了农村“颜值”,又污染了河流和地下水,还加大了与城市人居环境差距。可以说,污水处理不好,厕所革命、村庄改造,庭院绿化等等所有成果,均要化为乌有。因此,有人把农村污水治理,形象地称作影响全局的“里子”工程。

  农村人居环境要彻底治理,就需要把这腌臜的老“里子”翻新。然而,广大农村因为片区散、分布乱、基础差,地势复杂,所以想治污,先要跨过几道坎:缺钱、不好干、难运营、难维护。

  跨过去,群众幸福加码;原地打转,群众失望。怎么办?

  峰峰矿区人选择了跨越,通过不断探索,构建出覆盖全面、标准科学、运行规范、监管有效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污水治理全覆盖。

  “污水地下流,净水地上过”

  3月27日,记者来到峰峰矿区新坡镇后朴子村。整洁别致的村落间,穿插着平整笔直的道路,两侧高低错落的花木,随着微风翩翩起舞。农户整洁的庭院内外,各色鲜花开得正艳,香风拂面。花木从中,老人们或围坐桌旁下棋打牌、或在小广场上健身唠着家常,孩子们追逐嬉戏,不时甩出一串银铃般的笑声……一派祥和的场景。

  “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这是过去人们对农村的普遍印象。如今,这样的情景在峰峰矿区的村庄再难寻到。

  “污水管里流,净水路上走,哪还有臭味!”村民张师傅笑着说道。

  “生态沟建成,通过管网收集污水进行统一管控,黑水、灰水逐一进入化粪池、沉淀池、A级生物处理池,涵养过后的水质将得到有效提升,再用来为‘一村一景’生态景观灌溉,可谓一举多得。”峰峰矿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海星介绍,后朴子村只是峰峰矿区污水整治工程的一个缩影。目前,矿区已完成143个农村的污水治理工程, 今年将可完成全域治理目标。

  量身定制治污“病例”

  峰峰矿区有11个乡镇、157个村,约有农村人口近20万人。因地处太行山余脉,又是采煤区,所以辖区内的村庄,有的依山,有的傍水,而地下情况更复杂,有的岩石密布,有的因采煤被掏空。矿区特殊的地貌人情,决定着峰峰全域污水治理必须寻求一套统筹兼顾的法子。

  “每年产生、生活污水量高达407万吨,长期以来,处理率不足10%。”王海星介绍,矿区农村群众有污水治理的需求,但由于峰峰地下有采空区、有涵洞、有砂岩层等,再加上地域广,村居分散,基础差,使得污水收集和地下工程施工难度很大。为此,峰峰矿区特邀请生态环境部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等专家团队,深入各村实地考察,为农村污水治理工作问诊把脉,对症下药,“量身定制”污水治理“病例”。

  记者看到,这每份“病例”除详细记录着村庄人口、户数、人均用水量、污水排放情况等信息,还开出了村庄航拍图、拟建处理终端位置图、生活污水流向图等治污“药方”。

  既“开元”又“节流”,让治污物资有保障

  峰峰矿区在157个村,全部开展污水治理,所需资金庞大,资金来源成为破解农村污水治理困局关键性问题。峰峰矿区采取了“开源”和“节流”相结合的方式,筹备全域,让治污资金有保障。

  所谓“开源”,王海星说,“就是力争专项资金。”矿区将水源地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列为全区重点工作,通过争取跑办,成功申请中央专项资金项目4项,申请资金共计约1.3亿元。

  “除了专项资金支持,区里也要‘节流’,让地方财政配套跟进。”王海星介绍,矿区财政配套投入2个多亿的资金,对农村污水治理,实行“以奖代补”机制。同时,发挥“百企帮百村”和群众筹工筹劳作用,按照“主管网区里包,支管网村里干”的原则,发动各方力量参与其中。“目前,累计企业帮扶和筹工筹劳折合超千万元,助力治污工程又快又好完成。”

  因地制宜,创新模式

  针对全区“山地、丘陵、平原”三分天下,地形复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度大,峰峰矿区采取并入市政管网、乡镇建污水处理厂、智能一体化设备处理、无动力生物处理等多种创新模式。

  由于历史发展原因,峰峰矿区主城区分为新市区、彭城、太安三个片区,辐射周边村达到15个之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度大。王海星介绍,这些地方采用并入市政管网模式,充分利用主城区市政管网设施,将周边农村污水全部并入其中。

  有些乡镇,则采取自建污水处理厂的治污模式。记者走访和村镇、大社镇,看到这里都投资建设了各自的污水处理厂,使污水通过“边沟—主渠—管网”汇入其中,然后集中进行处理。这种经济实惠的“小市政管网”型处理方式,对周边东和村、大社村等6个村,8000户形成辐射效应。

  而在新坡镇大潘村,记者看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这里从经济实用、美化环境等多方面考虑,建设了智能一体化设备处理污水。生活污水被抽取进箱体,经几道工艺,几层沉淀,便流出清亮的净水,刺鼻的臭味也随之消失。

  “污水在地下被处理,上面是个游园,环境美美哒!”“水美树美生活美,说的就是咱的大潘村”……聊起村里的变化,多位村民挣着告诉记者。

  据介绍,该设备采用先进的FBR净化槽技术,将分散的居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处理排放后的水质将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A标准。资料显示,A标准的处理水,可以直接排入非饮用水源区,用于周围的农田灌溉。

  “在治理的同时,水中生态全面恢复,各种鱼虾都已经开始生长。”该村党支部书记王新海介绍,游园生态式污水处理站将每隔一年,用污泥自吸泵抽出沉淀池底部的部分污泥及沉渣,污泥可用作绿化施肥。

  “此外,我们在村大队腾出1825平方米的空间,安装了478块峰值功率为270的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发的电一部分用于污水处理厂日常用电需求,另一部分并入国家电网为村集体带来一定的收入。污水处理实现了24小时无人看护,全天候自动运行,真正做到了一次性投入,终身受益。”王新海说。

  据了解,目前,峰峰矿区在17个傍水的村庄建设了智能一体化设备,来处理污水,并结合水循环、水生态的湿地景观,美化村庄环境。

  “对剩余100多个村庄,我们采用无动力生物技术来处理污水。”王海星介绍,引入“生物+生态”的复合处理技术,通过化粪池、兼氧—厌氧处理单元、模拟自然湿地等工艺进行三级处理,实现治污效果,破解了操作难、维护难、费用高等问题,真正实现了“花小钱、办大事”。

  他举例子说,以1000人口的村庄来计算,该模式终端建设比一体化设备终端建设平均节省约20万元;节省电费约1万元/年,在设备运行人员管护费用上平均节省至少约1万元/年。

  变“要我改造”为“我要改造”

  干净整洁是群众所需,峰峰矿区在全域污水治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和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变“要我改造”为“我要改造”,有力推动了工作的顺利推进。

  西固义乡地处丘陵地带,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收入为主的乡镇。长期以来,因基础设施差,各村基本处在“污水横流,全靠自然蒸发”的环境中。

  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广播、标语等形式,该乡党员干部广泛宣传农村污水治理的相关政策,充分发挥和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全乡上下形成了一村一策、村村赶超的浓厚氛围。

  “‘污水变清流,乡村更洁净’是村民幸福感、获得感提升的具体体现。”乡长高士强说,通过全员参与,截止目前,西固义乡开工8个村,主管网全部铺设完成,累计完成工程总量的90%左右,污水管网改造工作位列矿区第一名!

  记者手记:

  农村污水治理是个难活硬仗,但只要是为民造福,再难的“坎”都要跨。峰峰矿区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利用各项方式,加快补齐短板,全身心地投入到全域污水治理攻坚战中,用实干精神,换来143个村的污水治理全覆盖。如今,全区实现“清水绕人家”的美好愿景指日可待,为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为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邯报融媒体记者 刘昆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