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邯郸 > 正文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系列报道之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来源:中原新闻网编辑:健翁发布时间:2020-10-24 08:12:35

  邯郸市丛台区苏曹乡五里铺村88岁的老人李景星,每日早上出门散步,都会在村里的毛主席像前停留,敬一个军礼。此时,他的思绪会不自觉地飘回到那段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岁月……

  A

  除夕夜,跨过鸭绿江

  1952年11月,20岁的李景星胸前戴着大红花,骑着枣红色的高头大马,与村里六位青壮年一起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成为了一名志愿军战士。那时,他心中只有一个执念“不保国,何来保家”。

  “当时心里美美的,觉得这是无上的光荣,村里人都来欢送我们。”带着这份荣耀,李景星告别了为他担忧的父母,踏上了北上开往抗美援朝战场的列车。

  在保定徐水,他们短暂停留,接受了短期防空知识的培训,配发了军装。随后,他们又坐上火车,直达安东(现辽宁省丹东市),连夜穿过鸭绿江奔赴战场。在深山密林里又步行了两个多小时后,他第一次听到不远处隆隆的炮火声。他清晰地记得那一天是1952年的腊月三十,除夕之夜。

  入朝后,他被分配到中国人民志愿军283部队,负责油料库的安全保障和油料的装卸运送。刚分配到这里时,李景星心里很不愿意,有点小情绪,“既然来了,却不能到前线去打敌人,心里很不甘心。”部队领导开导他说,“一切都要听上级的分配,在哪里干都是保家卫国做贡献。”

  B

  关闭车灯躲敌机

  为了避免被敌人发现,油料库一般都隐蔽在深山的山洞里,李景星需要时常查检油料桶是否有泄漏,“若泄漏了,我们就用肥皂堵住漏口,若堵不住,就要重新抽取装桶。而且一到夜间,我们就要抓紧装卸油料往前线输送。”

  零下三四十度的晚上,他们常常一干就是一夜,手被冻得没有知觉,身体已冰凉似冰块一般,体力上的消耗已让他们筋疲力尽,“我们吃这点苦不算啥,前线的战士才是真苦。”

  李景星的后方部队,伙食还算能跟上,时不时能吃到馒头和稀饭,可艰难的时候,也只能啃着被冻得咬不动的饼干

  填肚子。他知道前方的战友们日子更艰苦,而物资运到前方是极其困难的,美方的战机随时可能出现在运送物资的道路上方,封锁线上更是敌机密布炮声不断,他们只能抢抓夜晚的有利时机,将物资尽快运送到前方。

  “我们晚上把油料装到汽车上,不敢开车灯,一路摸黑走。敌机只要见到光,就会用机枪扫射,子弹落在汽车周边的声音,让我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运送油料的途中,他们时常遭遇敌机的空袭。为了保护物资,他们伪装好车辆,时刻注意躲避敌机轰炸,与敌方斗智斗勇,争分夺秒把物资送往前线。

  C

  两获军功章

  1953年6月,李景星所在的班接到一项艰巨的任务。他们要负责往前线运送一批武器弹药。接到这项任务,大家都清楚这批物资对于前线的部队来说至关重要。

  他们做足了出发前的准备,在汽车穿越美军封锁线时,被敌人发现,遭到敌机的疯狂扫射。他们巧妙与敌机周旋,司机娴熟地转动着方向盘,快速地躲避着飞来的炮弹,运往前线的军用物资丝毫未损,圆满完成了本次押运任务。事后李景星荣立三等功。

  “武器弹药的输送,对前线战士来说太重要了,我们刚来时都没有配发枪支,每个人身上只有四颗手榴弹,武器都节约下来留给前线的战士杀敌用。”李景星告诉记者。

  在李景星刚入朝不久,他们守护的油料库差点被敌机破坏。“那天,敌机突然空袭我方军用物资仓库,这些

  东西一旦被敌机轰炸,前方战士们的物资就更难补给上了。”为了确保志愿军的军用物资安全,他们顾不得个人安危,离开防空洞,冒着敌机的狂轰乱炸,用高射炮对着敌机狂打,驱赶敌机,勇敢地保护了军用物资,他也被授予三等功。

  1953年7月朝鲜战争结束后,李景星并未回国,而是继续帮助朝鲜人民恢复战后生产建设。“我们帮他们修房子建家园,那时,朝鲜人民生活非常困苦,房子都是树木搭建,外墙都用泥土糊,家里的床则是用石头垒砌而成的。”直到1957年,李景星才随部队回国。同年,他光荣退役。

  当年与他一同前往战场的同村人石玉兰、韩步堂、韩景绍、曹得顺、谢如意、王玉民,李景星现在还能清楚地说出他们的名字。他们那年一起参军时的情景,如今时常出现在他的回忆里。

  D

  不忘历史,珍惜和平

  退役后的李景星回到邯郸家乡,起初被分配到一家农业机械厂工作,随后又到原国棉三厂当工人。1963年他回到五里铺村先后任民兵指导员、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党支部书记。

  在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他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自立更生,兴办企业。那时候条件艰苦,村里的土地也不多,为了改善全村人的生活状况,让村里的闲散劳动力就业,李景星和村干部琢磨着在村里办企业,最终他们敲定要办木器厂。

  为了办厂子,李景星四处奔走借钱,最终买设备的3万元钱凑够了,但是却没能筹来建厂房的钱。军人出身的李景星,并未因这点困难而退缩不前。

  “没钱盖房子,我们就想办法,从棉麻公司借来防雨苫布,临时搭建起厂房。”就在这简陋的条件下,红星木器厂开业了,随后村里有了资金,又建了自行车零件三厂和榨油厂,五里铺村集体积累了财富,同时也改善了村民生活环境。如今,村民家家户户都住上了二层楼的洋房,开上了小轿车。

  退休后的李景星,一直生活在五里铺村,每天他都在村里宽敞的柏油路上散步,内心充满了幸福感。

  回想那段烽火岁月,他感叹,现在甜蜜的生活,是无数位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邯报融媒体记者刘圆圆/文邱勇慧/影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