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焦作 > 正文

焦作“00后”面塑艺人孙宝林: 捏出的是面人 肩负的是传承

来源:焦作晚报编辑:李永伟发布时间:2020-08-22 23:21:03

   今年刚满17岁的孙宝林出生于面塑世家,他从小受父亲的影响,深爱面塑这项传统技艺。两年前,他毅然南下广州跟随名师学习面塑。经过两年潜心研究,他将南北面塑技巧相融合,结合当下流行元素,不断创新,作品屡次获奖。他希望未来的自己也能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非遗传承人。

  ■15岁南下学艺

  孙宝林的父亲孙海军,是博爱县清化面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孙宝林从小就喜欢看父亲捏面人,他的玩具也都是父亲捏的面人,其中猪八戒、孙悟空、铁拐李等是他的最爱。在父亲的影响下,孙宝林对面塑这项技艺情有独钟,7岁时就可以捏出十二生肖造型的面人。看到儿子有这方面的天赋,孙海军就有意培养儿子,给儿子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

  初中毕业时,孙宝林没有像同龄孩子那样上高中,而是选择了技校。因为他决心学习面塑,想在这个行业闯出一片天地。

  孙海军尊重儿子的选择,他也清楚,想要提高面塑技艺,一定要走出去,集百家之长才能有好的发展。2018年,孙海军得知国内知名的面塑艺人萧占行在广州新东方技校授课,便让年仅15岁的孙宝林独自到广州学习。

  在广州学习时,孙宝林是班里年纪最小的一个,和他同班的学生都是三四十岁的成年人,且在面塑方面有一定的经验。学校和他同龄的学生更多选择的是学习厨艺等,有人还笑他选了一个没有“钱途”的行业。不管同学说什么,孙宝林都坚定信心,认准了面塑这条路。

  孙宝林说,萧占行非常擅长雕花和面塑两项技艺,在业内很有名气。而班里许多同学的手艺已经很好了,还愿意到广州找萧占行继续学习,仅从这点上就可以看出面塑这个行业并不是没有前途。

  ■小面团大作为

  俗话说:“门里出身,自会三分。”孙宝林从小玩面人长大,自认为在面塑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真正跟随老师学习面塑技艺的时候才知道,面塑不仅是把一团面捏成一个人物,还要赋予人物灵魂。

  从面团的配料到颜色调和,从人体结构到骨骼肌肉走向,从花草叶脉到花瓣花蕊,所有的一切都要学习,老师教的内容和孙宝林小时候捏的面人完全不一样。“我不是在捏面人,我是在塑造艺术品。”孙宝林说。

  在广州学习期间,孙宝林最大的收获就是,面塑技艺之所以成为非遗项目,不仅因为其历史悠久,它还汲取了绘画、雕刻的精髓。

  孙宝林学习特别认真,上课跟着老师学,下课还要自己琢磨。他从小就喜欢赵云、关羽等历史人物,第一次尝试捏赵云的时候用了一周的时间,琢磨人物造型和服装花了两天时间。他查看资料,反复琢磨赵云的神色、动作,力求完美。作品完工的时候,赵云在马上搭弓射箭的造型得到了老师的肯定。

  在广州学艺两年后,孙宝林回到了家乡——博爱县鸿昌街道麻庄村。当时,孙海军和女儿孙倩文正在搞非遗进校园活动。学艺归来,孙宝林一方面继续研究面塑技艺,另一方面帮助父亲搞非遗推广活动。

  ■传承让非遗走得更远

  “我是一个幸运的艺人。”作为非遗传承人,最让孙海军自豪和欣慰的当属自己的儿女。孙海军说,许多和他一样热爱面塑技艺的非遗传承人,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情况。如今,他的女儿、儿子都愿意传承面塑技艺,这让他很开心,他有信心将博爱县清化面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推广得更好。

  孙倩文今年21岁,也是在初中毕业后到山东拜师学习面塑,学成后回到家乡帮助父亲推广面塑。她和父亲一起推广非遗进校园活动,希望更多的孩子了解面塑这项传统文化。

  近日,记者在孙宝林家里看到,几个小朋友在暑假期间学习捏面人,他们对面塑充满好奇,学习起来非常认真。

  在孙宝林家中,记者还看到了许多荣誉证书,姐弟俩均是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他们的作品先后获得中原厨师大会金奖、河南雕刻面塑展金奖等奖项。

  孙宝林的面塑作品以京剧人物、三国人物、水浒传人物为主,讲究写实。而孙倩文的面塑作品,则显得很飘逸。“面塑讲究一气呵成,先有风骨,然后塑形。”孙宝林说。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姐弟俩创造了以钟南山为代表的战“疫”人员面塑作品。目前正值汛期,姐弟俩还捏了以解放军抗洪救灾为主题的面塑作品。他们的作品非常受欢迎,经常被邀请参加非遗文化交流会。

  传承,是孙海军家的家训,正是这种传承精神,才能让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能把我们老祖宗的手艺传承下去,这是最重要的。”孙海军感慨万千地说,“我希望更多的孩子喜爱、关注和传承面塑这门手艺。”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