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丁香与紫荆

来源:中原新闻网编辑:健翁发布时间:2021-04-12 10:45:39

  图为赤岸村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内的丁香与紫荆。

  □邯报融媒体记者王安

  开栏的话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邯郸这片红色土地上,无数革命先辈前仆后继、舍生忘死,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初心使命、信仰忠诚。

  在这里,见证了八路军129师“9000将士进涉县,30万大军出太行”的传奇故事;在这里,埋葬着众多牺牲在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烈士遗骸;在这里,《人民日报》创刊,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开播;在这里,留下了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足迹和印记……

  为记录光辉历程,传承红色基因,邯郸广播电视台、邯郸日报社联合策划并开设“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飞越老区”专栏,深入探访中国共产党在邯郸这片热土上,如何从星星之火走到燎原之势的奋斗历程。

  我们是涉县赤岸村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内的两棵老树,一棵是丁香,一棵是紫荆。在这个由三座相邻的四合院组成的司令部旧址里,我们已经生活了80年。阳光温柔而灿烂地照耀着这座小小的院落,时光仿佛定格在此处,这座小院里发生的故事,也像枝头上绽放的朵朵花苞,由时光凝结,由岁月浇灌。

  时光荏苒旧时的故事塑造红色精神

  我们是1941年由刘伯承、邓小平、李达三位首长亲手栽种的,在我们的生长过程中,129师在涉县的付出、建设、成就,融入这片富饶的红色土地,滋养着当地百姓。

  1937年11月,八路军129师挺进太行山区,开辟、创建了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129师司令部于1940年12月底迁驻赤岸村,其司令部便设在村中央的小山坡上,由下、上、后三个北方民居特色的四合院组成,占地3000多平方米。

  还记得后来有村民到树下为我们浇水,村民喃喃说道:“129师刚来赤岸村的时候,白天帮咱们干农活,晚上露宿街道门洞,就为了不打扰大家的生活。后来还帮咱们解决保长贪污,真是一支好部队啊。”百姓纷纷称赞129师是一支真正的抗日队伍,很快,群众不但接纳了他们,还主动腾出自家的房屋给战士们居住。

  我们生长生活的下院,就是当时村中张氏的祠堂,院内设有会议室、办公室、机要室、刘伯承师长的办公室以及李达、张廷发、何正文等首长的宿办室。

  下院的北屋,是司令部会议室,每晚,会议室内都会传达出新的指示和方针,我们都是听着会议入睡的。在会议室的北墙上,悬挂着《129师暨晋冀鲁豫军区主要官员姓名一览表》,这张一览表记载了129师从1937年到1945年的历史变迁,见证了129师发展壮大的全过程。

  下院的西屋,是刘伯承师长的办公室,他从1940年12月来到这里办公。在这间小屋内,陈列着古朴的桌椅,刘伯承师长就是坐在那把“栲栳圈椅”上,制定出平汉战役的作战计划。

  大战前夕,刘师长为了思考作战计划,迁出司令部大院,单独住在赤岸村武委会主任张义库的家里。我们就在窗外看着刘师长每天早饭后才会到院里活动一下,困了,就靠在椅子上稍加休息,然后又继续工作。那段时间他从不接见外人,只允许邓小平政委进屋,共同签发命令文件,就连夫人汪荣华也不例外,就这样足不出户,通宵达旦工作,直到完成作战计划。

  我们把枝叶伸展向上院的邓小平宿办室,那里有一张陈旧而又不起眼的八仙桌,应该和我们的年龄差不多大了。

  在这张八仙桌旁,邓政委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政策,巩固了边区根据地,比如成立经济建设委员会;从美国引种金皇后玉米和西红柿……按劳分配制度也是在太行山上实践过的成功经验,可以说在涉县,在赤岸村,就是邓小平改革开放的萌芽地和经济建设的试验地。

  可以说这张八仙桌,见证了邓政委在抗战期间埋头伏案,勤思冥想、运筹帷幄、起草文件、总结交流等忙碌而充实的日子。

  在这一所小院内,还发生过许许多多的故事,邓小平政委生病,他拒绝炊事员为他单独开火;参谋长李达是129师的“活地图”,对晋冀鲁豫边区了如指掌;这一桩桩一件件,共同帮助129师由一支9000多人的队伍发展成30万正规部队,40万地方部队,创建了全国面积最大、最巩固的抗日根据地——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铸造了“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于担当、勇于胜利”的“129师精神”。

  岁月洗礼,不变的是那传承的精神

  1945年,抗战胜利后原先驻守涉县的单位相继离开,留下的革命旧址成为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29师的将士们走了,但他们与乡亲们的情义还在、光荣的革命传统还在。

  80年过去了,在我们的树枝下,每年来自全国各地接近200万人来到这里,聆听八路军在赤岸村的故事,了解由三座相邻的农家四合院的非凡意义。

  我们记得当年的武委会主任张义库形容我们,“这两棵树,就是有生命的文物,是中国共产党在涉县艰苦奋斗、奋勇拼搏的见证者。当人们看到小院内这两棵树,就会想起那份记忆,深受感动。所以我对它们情有独钟,很爱惜呀。”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也经受了黑风恶浪的冲击。“保树”和“砍树”展开过激烈斗争。也是张义库将我们挪到家中保护起来并悉心照料,直到1979年司令部旧址对外开放,又将我们挪回院中。

  这些年来,我们遇到过大大小小的虫害。为了我们的健康,纪念馆工作人员韩亚娜会定期来到小院,为我们做体检,修剪枝条,防虫治病。“就像我们的政党,发展道路上也会碰到各种问题,关键要对病灶开刀,要时时清理身子。”她常边修剪边说。

  80载岁月过去,无论历经多少风风雨雨,共产党人的信念坚如磐石,信念的力量在一代代共产党人的身上传递。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一年又一年,来自全国各地的共产党人来到这里,面对刘邓首长曾经奋斗过的地方,重温入党誓词,这再一次的宣誓,更是让共产党人深受革命先辈们不屈的民族精神和高尚的爱国情操感染,更加坚定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

  在我们扎根的这片土壤里,那股红色的精神深沁其中,这股精神穿越岁月时空,重新翻过万水千山,成为一代代共产党人手中信仰的旗帜。将信仰的旗帜高高举过头顶,将必胜的信念牢牢埋在心底,英雄的精神在红色土地上绵延,在新时代的战场上传承,书写着穿越时空的信仰答卷。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