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千载御路话沧桑 ——走进磁县陶泉乡北岔口村

来源:中原新闻网编辑:健翁发布时间:2021-05-17 15:52:24

  千载御路话沧桑

  ——走进磁县陶泉乡北岔口村

  我是一条路,都说我是商纣王为到西顶降香,专修一条从磁县穿过到达涉县的道路,当地人都称我为“御路”。我相对平坦,是由方方正正的石板条砌成,可以行走马车。毫不夸张地说,我在历代都是东通齐鲁、西达秦晋的要道。当年,我从磁县北岔口村一直延伸到涉县岭底村呢!

  1964年,周恩来总理视察磁县时还曾问起我呢,他说:“我知道你们这里有条御路,现在还有没有?”其实,在磁县陶泉乡北岔口村,我依旧被保留着3.5公里的原路。而我,也同样一直见证着北岔口村的发展。与太行山中的其他古村建村时间模糊不同,北岔口村有一个明确的建村时间——公元前1058年。据说,村子最早的居民都是因为修建、保养我而留下的。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看着漫山遍野的山桃花,我又不禁想起曾经的峥嵘岁月……

  1938年2月,全国第一个抗日民主县政府进驻北岔口村,第一任县长田裕民就常年工作和战斗在这里,并于同年11月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抗日儿童团。抗日民主政府发动民众积极参军,当时北岔口村共有400余户人家,参军参战的就达200余人,有24人光荣牺牲。同时,陈赓旅部指挥部也曾经在这里……

全国第一个抗日民主县政府旧址内的一处院落。张宝天摄

  我见证了全国第一个抗日民主县政府进驻这里

  “七七事变”后,侵华日军沿平汉铁路长驱直入,1937年10月侵占了磁县县城,县长窦锡云弃城南逃。为了组织全民抗战,中共特委书记张玺和共产党员王维纲、田裕民等,于11月1日,在贾璧阴沟寺召开了全县村长参加的万人大会。华北抗日前线第一个抗日民主县政府宣告成立,田裕民当选为全国第一个抗日民主县政府县长。会后,他们就是踏着我浩浩荡荡进驻到北岔口村,开始了艰苦而漫长的抗战工作。

  我看到过,抗日民主县政府向广大民众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发动民众积极参军参战;我看到过,他们开展教育与妇女工作,组建抗日子弟学校、抗日女子小学;我还看到过,他们组织成立货栈,动员各方力量运出当地土产,换回一二九师急需的药品、粮食等物资。慢慢地,北岔口村也成为冀南军政首脑机关最重要的物资供应站,我也成为了运输战略物资必经的道路。不信,你看我身上那几条深深的车辙,它也在诉说着曾经的艰辛。

  现在,抗日民主县政府旧址依然保存完好地坐落在北岔口村,院落简朴而严肃。它的建筑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包括280余间房子,上千件实物。曾经,它是冀南军政领导机关所在地,而现在,它对追忆历史、完善史料具有重要意义。

  我目睹了全国第一个抗日儿童团在这里孕育

  1938年,磁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北岔口村组织了妇救会、武委会等,建立了抗日联合会、青年抗日救国会(简称青救会)。11月,冀豫抗日公学第一期毕业学员华清同志被分派到磁县青救会任儿童部部长。当时华清虽然年纪小,却很有组织才能。他到北岔口村后,立刻着手组建儿童团组织。一开始先从教儿童唱歌入手,这对孩子们很有吸引力。

  我清晰地记得,当时孩子们嘹亮的歌声,给村民们带来了很多的欢乐,也给山村增添了许多生气。有不少青年男女也跟着学唱起来,那歌声我什么时候想起都觉得心情愉悦。华清通过教唱歌,仅一个多月,就和儿童们逐渐熟悉了,相处得亲如兄弟姐妹。在教唱歌曲中,华清就给儿童们讲述了日本侵略者的种种罪行,并教他们识字。没有课本,他就教歌词让他们读写,讲歌词的意思。就这样,爱国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撒下,抗日救国的思想觉悟也提高了。

  经过宣传教育,孩子们的抗日热情逐渐高涨起来。华清趁热打铁,向儿童们讲“抗日就要组织起来”的道理,儿童们也慢慢明白了组织的重要性。时机成熟了,华清问儿童们:“咱们组织个儿童团吧,大家愿不愿意参加?”“愿意!”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之后,我就总是看见年龄大小不一的一群小朋友在村里各处站岗、放哨、查路条、送信……

  就这样,由磁县青年抗日救国会组织的全国第一个抗日儿童团诞生了。团长赵增生,副团长王泽,团员有王兴仁、王兴付、王兴兰等共24人。儿童团建立后,团员们积极性高涨,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应有贡献。

党员志愿者清理雪后的村街道。赵吉亮摄

  我亲历了陈赓旅部指挥部驻扎这里

  八路军一二九师进驻涉县后,为了防止日军进攻,刘邓首长派三八六旅旅长陈赓率部在涉县东面驻防,以保护师部安全。

  陈赓率部进入磁县境内驻防,之后,陈赓和旅部指挥员及警卫营400余人驻扎在北岔口村。这一时期,陈赓参与指挥了神头岭、响堂铺、长乐村等战斗。北岔口村作为陈赓旅部指挥部引起了日军的注意,不断有奸细来北岔口村刺探情报,都被村里的民兵和儿童团抓获。

  我印象最深的是,日军的一个中队和伪军的一个团都曾进攻北岔口村,结果被陈赓所部打得溃败而逃。1938年以后,陈赓率部离开北岔口村,转战于鲁西北、冀南、豫北。

  我见证了党组织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

  北岔口村现有党员65名,这些年来,我亲眼目睹着这些党员组织帮扶贫困户、残疾人,开展打扫村内卫生等义务劳动,他们以实际行动在为民服务中践行初心、传承革命精神。村党支部书记张宝天说,他们下一步要利用好村里的红色资源,把村子打造成一个能够弘扬和传承爱国主义的文化教育和旅游为一体的基地,为建党一百周年献礼。

  我不过是一条平平无奇的路,依偎于北岔口村边。但我见证了这个小山村的沧桑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村支部带领村民和党员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着力乡村振兴,他们胸前熠熠生辉的党徽印证着所付出的努力。

  我将继续凝望见证着这个小山村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

北岔口村党员干部慰问贫困家庭。赵吉亮摄

  邯报融媒体记者 李艺璇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