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千里跃进大别山从这里出发

来源:中原新闻网编辑:健翁发布时间:2021-05-17 15:58:04

  “刘伯承、邓小平平易近人,没有一点当官的架子,对待老百姓就象自己的亲兄妹一样。他们带领的部队纪律严明爱护百姓,是我们的好部队。”……走进冶陶,一些老人对记者说起当年的情景仍然感慨万分。

冶陶村内的墙画

  冶陶是刘伯承、邓小平、董必武、杨秀峰、薄一波、徐向前、李达、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工作、生活了一年半时间的地方,更是解放战争时期同敌作战的重要战场和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出发点。他们在这里指挥了波澜壮阔的军事斗争,实现了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解决了全区农民的土地问题,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发展了边区的财政经济,稳固了解放战争的后方基地;统一公开了全区党组织,开展了整党运动,党的组织更加巩固,党的力量不断强大。晋冀鲁豫边区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党组织各方面的建设都得到了全面加强,有力地支援了全国解放战争。尤其是刘邓大军南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掲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实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晋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外景

  秘密迁驻 指挥多项军事战役

  冶陶位于武安西部,处于平原与山区的过渡地带,东可挺进平原,西可固守太行。1946年6月26日,内战全面爆发。刘伯承、邓小平等首长决定,暂时放弃邯郸,将晋冀鲁豫边区首脑机关秘密迁驻武安冶陶镇,辖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四个行政区100多个县,面积达23万平方千米,人口3600多万,是解放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根据地。

  1946年11月,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晋冀鲁豫军区由邯郸进驻冶陶村的一座四合院内。这座中西结合式庄园始建于19世纪30年代,原是冶陶村爱国民主人士吴树堂、杨耀祖、张麟臣等人为兴文救国捐资修建的“洋学堂”,村民又称它为“大学堂”。现为邯郸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重点红色旅游景区,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院位于冶陶村中央,走进大门是一座独立的四合院,影壁后的院落宽绰整齐,蓝砖砌墙,方砖铺地,院内共有房38间。正房为两层楼房,每层7间,外有走廊,砖柱拱券,正门左右有两棵侧柏。两厢为配房,中间的三尺高台把院落分成上下两段。台上左右各有房4间,台下左右各有房5间,台前有两棵槐树,南面大门两侧各有房3间,整个建筑幽雅大方、错落有致。

  在刘伯承、邓小平的精心部署下,从1946年8月到1947年10 月,晋冀鲁豫野战军成功地取得了陇海战役、定陶战役、巨野战役、鄄南战役、滑县战役、巨金鱼战役、汾孝战役、豫皖边战役、豫北战役的胜利,史称“九战九捷”,共歼灭敌军主力二十余万人,使晋冀鲁豫野战军威名大震,为南征和解放全中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念念不忘老区人民,曾组成中央访问团先后于1951年、1952年和1980年三次到冶陶慰问老区人民。1951年9月9日,由原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为团长,受中央委托,带着毛泽东主席的亲笔题词“发扬革命传统 争取更大光荣”和慰问品首次到冶陶慰问。如今在旧址的影壁墙上,醒目地书写着这幅题词,激励着老区人民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谱写出新的篇章。

纪念馆内的场景

  建馆纪念 再现当年峥嵘岁月

  2011年10月15日,位于冶陶的晋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隆重开馆。纪念馆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总投资1700万元。自2007年10月动工兴建,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巍然矗立于太行山下。

  纪念馆的广场前绿草如茵、松柏青青,蓝天飘浮着白云,远处的群山蜿蜒起伏,民族风格的纪念馆和薄一波题写的“晋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烫金馆名显得格外醒目。

  进入展馆大门便是序厅,迎面一幅革命潮流汹涌激荡的大型浮雕映入人们的眼帘。浮雕前面是一组生动的人物雕塑,从左到右依次是滕代远、徐向前、刘伯承、邓小平、杨秀峰、薄一波,他们在冶陶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纪念馆重点突出了边区政府机关1945年11月进驻武安后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纪念馆共分“雄踞太行 抗击日军”“争取和平 实现中国革命历史转折”“唤起民众 建设抗日根据地”“战略转移 边区机关进驻武安”“群星灿烂 光辉人物照千秋”和“亲切关怀党和人民心连心”等八个展厅。漫步展厅,抚触历史,一幅波澜壮阔的冶陶革命历史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馆内陈列着几年来从全国各地收集到的1948年在武安赵庄村出版的《毛泽东选集》、晋冀鲁豫版《人民日报》创刊号,还有边区钞票、股票、邮票、结婚证书、地契、土地证、手榴弹、冲锋号、迫击炮等600多件珍贵的文物和实物,形象地再现了晋冀鲁豫边区在冶陶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

纪念馆内的场景

  创新形式 学习党史传承精神

  今年以来,冶陶镇创新党史学习机制和艺术表现形式,以大型党史文化墙率先掀起党史学习热潮。让党员群众看得懂党史、学得快历史、感悟深思想。

  冶陶聘请专业设计和绘画人员,大手笔将解放战争时期真实发生在冶陶的“三大会议”“九战九捷”等波澜壮阔革命史,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娓娓道来,围绕党史设计绘制文化墙40多面,3000多平方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拥军支前”“军拥民、民拥军”等鲜活历史事件和题材以板画、3D画、油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进入冶陶参观学习的党员群众啧啧称赞。一批批共青团员和中学生利用节假日到此观赏学习、凝神沉思、感悟党史。“以墙绘的形式,3D、油画和板画集中展示党史历史的手法能让老百姓不用去翻书本,不用进电影院,能以最质朴和直观的形式重温历史、接受教育、传承精神。”冶陶乡村艺术家于天如说。

  同时,该镇以红色旅游为抓手,因地制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经过多次实地考察、研讨,结合历史、地理优势,冶陶镇与河南国石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中投集团有限公司达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合作意向,建设冶陶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区,战略定位为国家级特色旅游小镇、华北农副产品产供销基地。他们充分利用全镇3万亩农田,4万亩宜林荒山,3万亩林业面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统筹安排,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让村民在全面脱贫、乡村振兴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早日实现共同富裕。

纪念馆内的场景

  邯报融媒体记者 李文科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