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日,以“从‘赛道’到‘原野’:重构孩子成长的生命格局”为主题的第十七届新东方家庭教育论坛在京成功举办。本届论坛汇聚了家庭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历史学及哲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与教育实践者,开启了一场关于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的深刻讨论,旨在回应时代变革下的普遍教育焦虑,探索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幸福成长的多元路径。

第十七届新东方家庭教育论坛现场
论坛在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淑文的开幕致辞中正式启幕。她指出家庭教育已从“家事”上升为关乎国计民生的“国之大者”,强调在科技变革与多元挑战并存的当下,教育需坚守立德树人核心,守护教育的人性温度。此外,杨淑文呼吁家校社协同发力,以“从赛道到原野”的核心理念打破单一竞争焦虑,立足每个生命的独特性,探索成长新范式。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首席家庭教育专家杨淑文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吴强先生在代表主办方的致辞中表示,确立“从赛道到原野”这一主题,是基于对当前教育焦虑的深刻反思,强调从“赛道思维”转变为“原野思维”的核心,是守护每个生命的独特性和自主性,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综合能力和幸福力。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高级副总裁 吴强
回归教育之本:夯实家庭的“根”与“魂”
论坛聚焦教育本质的建构性探讨,在开幕对话中,著名作家、心理学家毕淑敏与新东方创始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两位嘉宾从文学、心理学与教育实践的多元视角,围绕“重构孩子成长的生命格局”展开深度对谈,为论坛奠定了关注心灵秩序与生命价值的核心基调。

对话嘉宾从右到左,依次为:新东方创始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作家、心理学家毕淑敏,新东方直播间CEO张晓楠。
随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志勇提出“生活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根’,品德教育是‘魂’”;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赵冬梅结合个人经历反思教育价值;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长聘副教授林小英呼吁保卫孩子“闲暇时空”以激发自主性;大儒心理创始人、临床心理学博士徐凯文剖析“空心病”成因并提出网络使用限制等解决方案;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委员李玫瑾聚焦内卷对家庭与孩子的影响。
论坛压轴环节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周濂教授与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助理副总裁周雷进行的《关于教育的哲学性思考》对话。两位嘉宾从哲学高度审视教育的本质与核心价值,引发了深度的思想碰撞。周濂强调,在AI时代,家长在教育中应保持开放的探索精神,培养孩子的人文素养与独立思考能力,这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践行长期主义:新东方赋能家庭教育的持续担当
整场论坛形成了清晰的共识:从“赛道”向“原野”的转变,并非单一主体的孤军奋战,而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推进的系统性变革。这要求家长从过度焦虑中“脱嵌”,重拾教育的从容与智慧;要求教育评价体系更为多元,真正落实“五育并举”;更要求全社会形成合力,为孩子的成长开辟一片能够自由探索、发现自我、绽放独特光彩的广阔“原野”。
据悉,新东方家庭教育论坛已连续举办十七届,始终坚守“汇聚学界智慧,赋能千万家庭,传播科学教育理念”的初心。本届论坛的举办,不仅彰显了新东方作为教育企业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更向在焦虑中前行的教育者与家长们传递了理性与力量,为推动中国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写下了生动注脚。(图/文 小杰)
广告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