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前工作进展
(一)纠“四风”转作风,推动全市上下抓落实促发展。一是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摸排问题、列清清单抓起,明确5个方面19项整治重点,全面梳理排查相关问题线索,严厉整治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去年8月以来,全市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366起,处分311人,通报典型问题93起151人。聚焦脱贫攻坚,整治工作不实、虚假脱贫,查处问题392起,处理535人。围绕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成立12个督查调查组开展常态化监督问责,通报11起失职失责典型问题,问责12个单位,处理83人,坚决治理生态环保工作中推诿扯皮、慢作为、不作为等问题。二是推进电视问政常态化。举办电视问政《一问到底》和《问政进行时》,先后围绕营商环境、城市管理、大气污染防治等主题举办10期《一问到底》和7期《问政进行时》,曝光涉及21个部门的139个问题,目前已整改完毕98个,处分45人,通报曝光4起典型案例,推动了重点领域问题整改和部门作风持续转变。三是深化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围绕人防、优化营商环境等,开展10项专项治理、专项巡察,立案查处人防领域腐败问题23件,处分25人,追缴易地建设费7.5亿元。牵头13个市直部门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分两批向社会公布卫生健康、教育等9个领域49项整治成果,查处问题630起,处理812人,推动各项惠民政策落实。
(二)既严管又厚爱,激励干部敢担当勇作为。一是加大容错纠错、澄清正名力度。把从严监督与关心关爱干部结合起来,制定预防和查处诬告陷害类信访举报办法,细化容错纠错情形,全市查处5起诬告陷害,通报101起容错纠错澄清正名典型案例,为97名干部和21个单位容错纠错澄清正名,旗帜鲜明地树立正气,打击歪风邪气,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二是精准规范追责问责。坚持实事求是、宽严相济、依规依纪依法,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既防止问责不力、又避免问责泛化简单化,全市问责党员领导干部150人,以精准问责推动工作落实。三是抓早抓小,突出教育提醒挽救。坚持思想教育、纪法威慑相结合,对党员干部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谈话提醒、批评教育。全市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8221人次,其中第一、二种形态占比95.4%,有效避免党员干部由轻微违纪滑向严重违纪违法。
二、下步工作措施
(一)在强化作风引领上再发力。一是打好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攻坚战。开展干部作风集中整治,聚焦脱贫攻坚、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以及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对典型问题加大通报曝光力度。建立问题反映“直通车”制度,县乡村级发现市直部门存在加重基层负担、搞责任甩锅的,可直接向市纪委监委反映报告,将倒查有关部门、领导干部责任,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二是紧跟市委“重点工作攻坚”强化监督检查。研究制定推进改革攻坚监督检查的具体措施,制定纪检监察机关支持保障企业发展的意见,建立涉企问题线索受理处置“绿色通道”,强化对涉企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市直部门纪律作风评价制度,建立群众和服务对象评价市直部门APP,推动部门作风转变。三是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提升电视问政效果,拓展微问政方式,建立问题整改督导反馈机制,督促举一反三、全面整改。制定贯通四项监督、强化日常监督工作办法,坚持重要节点察访和常态化监督相结合,加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情况交叉检查力度,剖析“四风”问题反复发生的成因,督促职能部门细化制度规定,列出正面、负面清单。
(二)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上树导向。一是提升问责精准度实效性。研究制定进一步规范追责问责的具体意见,细化精准问责具体操作办法,把问责精准度作为考核事项,按比例抽查问责案例,及时纠正滥用问责、不当问责、以问责代替整改等问题。二是完善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健全处置诬告陷害行为和干部澄清正名工作机制,建立定期通报容错纠错、诬告陷害等典型案例制度,及时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党员干部澄清正名,激励干部干事创业。三是关心关爱受处分干部。建立健全对受处分人员回访教育和关心关爱制度,制定被问责干部日常管理和重新使用办法,对近两年被问责和受处分干部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梳理,对影响期满、表现突出的积极稳妥使用,推动受处分干部教育管理使用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