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近年来,聊城农商银行作为聊城本土银行,始终坚守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的市场定位,坚持与地方经济同频共振,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能力。先后被银保监会评为“标杆银行”、被中银协授予“千佳示范单位”、被省银保监局列为优先支持单位,荣获全国十佳农商行等百余项荣誉称号。
截至2020年4月末,聊城农商银行各项存款345.59亿元,较年初增长20.59亿元;各项贷款249.49亿元,较年初增长20.69亿元。当年新增存款全部用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坚守市场定位,践行服务宗旨
多措并举,构建零售转型新格局。聊城农商银行深入贯彻执行“大零售”发展战略,坚持“做小”做散”“做微”,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对有金融需求的客户实现服务全覆盖。
为此,该行积极开展整村授信工作,继承发展“挎包精神”,坚持走村入户,为所有适贷人群进行授信。明确零售转型工作重点,将“扩大授信覆盖面、提升零售类用信户数、增加零售类贷款额度、提高人均管户效能、规范大额公司类贷款”作为转型发展重点工作。明确零售转型工作措施,将“贷款办理方式、客户经理队伍、贷款受理方式、产品营销体系、信息科技支撑、形象品牌宣传、大额公司业务”转型,作为推进零售业务转型的具体措施,整村授信工作快速推进。截至目前,该行累计开展整村授信村庄866个,授信户数10.26万户,授信金额54亿元。
深入开展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聊城农商银行与政府部门签订合作协议,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该行创新金融产品,主动作为,在乡村积极开展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一村一品”建设。
为充分调动农户参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聊城农商银行推出“建棚贴息贷”,对参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种植大棚的农户,由政府专项资金进行贴息2年,有效降低了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创业成本。并对基础较好、条件成熟、行业类似的相邻村庄,采取多个村庄一并推进的方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形成规模效应。截至目前,该行累计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村庄212个,参与结构调整农户2018户,调整土地680多公顷,建设大棚2620个,累计用信4.36亿元;先后打造了3个“省级乡村振兴样板村”,初步形成李海务街道谭庄村、梁水镇镇许屯村、北城街道辛闸村、道口铺街道张堤口村等一批新型农村产业基地。
优化营商环境,落实“便捷获得信贷”,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聊城农商银行始终以支持当地经济发展为己任,不断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积极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切实将“便捷获得信贷”行动落到实处。
该行畅通审贷渠道,由单纯的线下网点申贷变为“线上线下”双线并行,微信、手机银行、热线电话、网点受理4大申贷渠道全面畅通;简化办贷资料,数量平均减少3件,信贷档案实现了由厚变薄;优化办贷
流程,审查审批由三级变为两级,缩短了审批链条;实行限时办结,公司类贷款不超过5天,个人类小微贷2天、家庭贷3天、信e贷当天放款;实行利率优惠政策,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专门制定了相关政策,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小微企业利率下浮,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截至2020年4月末,该行支持小微贷款133.61亿元,较年初增加11.94亿元。
坚守市场定位,精准支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坚定不移地落实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决策部署,聊城农商银行抢抓战略机遇,加大对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的支持力度,主动融入新旧动能转换,研发新型养殖贷产品,为养殖户提供专项信贷资金支持。该产品具有额度高、期限长、还款方式灵活等特点,能最大限度减轻养殖户资金负担,为养殖户开辟了一条高效优质的融资服务渠道。截至目前,已支持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建设项目6个,投放资金7000万元,有力加快了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进程,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聚焦业务创新,完善产品体系
加强业务创新,提升服务能力。为支持广大企业复工复产,聊城农商银行创新推出“复工应急贷”系列产品,实行利率优惠、限时办结,累计投放3931户、7.08亿元。该行组织研发推广生意贷、流水贷、房抵贷、建棚贴息贷、富民生产贷、新型养殖贷、微信闪电贷、消费分期贷等相关产品,助
推信贷结构转型,加快零售业务发展。为支持广大青年创新创业,该行推出“乡村好青年贷”“青年企业家贷”“创业大学生贷”等金融产品。截至目前,该行累计为14788户青年客户提供信贷资金支持29.97亿元;为2372户创业青年发放创业贴息贷款,投放信贷资金3.15亿元,有效满足了创业青年的融资需求。
优化网点布局,改善服务环境。近年来,聊城农商银行对网点进行重新规划布局,逐步建立“网点分类、功能分区、业务分层、客户分流、产品分销”的现代化网点服务模式,实现了营业网点由“破旧小”向“高大上”的转变,网点面貌焕然一新。持续加大投入,完善网点硬件设施,引入自助填单机、零币兑换机、清分机、智慧柜员机等服务设备。累计铺设智慧柜员机118台、现金辅柜20台、智能排队机17台、厅堂PAD57台、“柜外清”164台、印控仪44台。全行智慧柜员机日均交易笔数5082笔,实现了柜面人力释放,提升了服务效能,客户服务体验更加便捷。引进“证照精灵快录系统”,实现对公开户线下免填单,开户效率大大提高,目前已在30多家支行推广。
积极对接政府项目,持续公关对公客户。聊城农商银行积极参与财政项目招标,持续扩大财政项目市场份额。上线推广“三资管理系统”,开立村级账户608个,沉淀活期资金3.57亿元;微信代收学费系统累计签约33个单位,缴费3.5万户,金额1.9亿元。据统计,2019年,该行累计中标财政项目23个,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参与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
坚持科技强行,为业务发展注入强大动能。聊城农商银行紧密对接业务需求,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优化软件系统、升级硬件设备,为产品营销、渠道拓展加油助力。2019年完成20个研发项目,创新推出农民工工资代发、超市收银、取暖费代收等8个渠道拓展系统,为开拓“三农”市场,增加商超、物业客户打通了业务渠道。其中,微信代收学费系统被省联社确定为全省推广项目。今年上半年该行在研、升级改造项目7项,进一步丰富了金融产品,有效提升了内部管理能力。
强化综合管理,提升管理能力
强化内部审计监督,为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提供监督保证。2019年,聊城农商银行运用检查录入系统,累计录入34个检查项目,并对问题进行分类分析,为开展针对性内审和风险防范提供了依据。
加强合规体系建设。聊城农商银行贯彻落实行业规范建设年工作要求,开展全面风险隐患排查、合规业务自查及专项检查,梳理完善制度规范,开展行业规范自律承诺、行业规范建设宣讲和知识竞赛等活动,基本建成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初步构建了道德规范、行为规范、服务规范、管理规范“四大规范体系”。梳理完善规章制度,夯实制度基础。通过对规章制度梳理完善,为各项业务规范开展和操作提供基本遵循。制定了一套符合聊城农商银行发展实际的制度体系,确保制度建设的完整性、统一性和有效性。
加强执纪监督。聊城农商银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组织员工异常行为专项排查,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
加强安全管理。聊城农商银行将安全管理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开展安全教育,加强安全检查;强化保密管理,严格执行保密规定,提升全员安全意识,确保安全运营。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聊城农商银行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干部人才素质转型提升,树立人人都是人才的观念,为员工创造广阔发展空间和提升平台,使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充分调动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和良好风气。
防范化解风险,筑牢风险防线
筑牢风险防线,严控新增不良。聊城农商银行健全风险防控举措,充分发挥“五道防线”风险拦截作用,持续提升信贷管理水平。2019年,该行全年到期贷款收回率98.5%,贷款利息自动扣划率达到99.5%,资产质量保持较高水准。
加大清收力度,压降存量不良贷款。聊城农商银行发扬“颗粒归仓”的清收精神,通过上门清收、诉讼清收、寻求市场化处置等方式,全年累计压降表内不良1.74亿元,指标数据保持在合理区间,不良化解能力不断增强。
细化不良贷款管理,实现不良管理提升。聊城农商银行依托“云档案管理系统”,全面实施档案电子化5367笔;加强不良贷款尽职催收,落实信用惩戒,开展不良贷款复活行动、清零行动和确权行动,全面提升不良贷款管理质效。
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促发展
近年来,聊城农商银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突出总行党委在谋划发展、落实目标、统筹经营和落实责任等方面的领导地位。
该行持续推进党建共建工作,加强与政府部门、机关单位以及村党支部、居委会、专业市场、小微企业党支部的联系,以“抓党建、促业务”,实现党的建设与业务发展的有机融合,做到以党建统揽全局,将党建优势转化为业务发展优势,全面提升业务拓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