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亩产效益”评价改革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首批15个制度创新重点课题之一,主要通过价格、用地、用能和排放、产能利用、信贷等5项差别化政策,倒逼企业提升资源要素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今年以来,聊城市各县市区迅速启动“亩产效益”评价改革工作,建立了由工信部门总牵头,发改委、科技局等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5月底前,阳谷县作为试点将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纳入评价范围,其他县市区、市属开发区则在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采集的基础上,启用全省“亩产效益”评价系统。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聊城市将以更大力度推动过剩产能调整转型,统筹推进“压旧上新、压小上大、压低上高、压散上整”,开展“亩均效益”“单位能耗产出效益”评价,试点土地储备项目全生命周期预算管理,实施“腾笼换鸟”,集中加快处置一批“僵尸企业”。
“亩产效益”也是代表委员热议的一个话题。“目前,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和效益不高。项目土地用量大,但实际企业开工率不高、投产不到位。有的企业原有生产能力还未饱和,就建设了产能高于原来数倍规模的新厂区,造成资源闲置、浪费。”市工商联在提交的集体提案中提出,“接下来,希望可以加强产业用地的统筹管理。全面开展企业用地调查,建设‘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数据库,加强企业分类精准指导,不断提高资源要素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