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春喜,有户口了开心吗?”
“非常高兴,谢谢!”
6月9日,临清市公安局大辛庄派出所户籍民警刘钦臣来到临清市救助站驻地——大辛庄敬老院,为敬春喜送来了户口簿,敬春喜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天,救助站共有7名流浪人员收到了各自的户口簿。
这些流浪人员大多患有不同程度的聋哑、智力障碍等疾病,不能表述自己的真实身份,无法与其亲属取得联系,多年来一直滞留在救助站。由于无法寻亲送归,这些人员没有合法身份,不能享受医保、低保等惠民政策。
得知这一情况,大辛庄派出所主动对接临清市民政局和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对滞留人员情况进行逐一核实,并向临清市公安局实有人口大队及局领导汇报这一情况。临清市公安局依据相关文件,决定特事特办、开辟绿色通道,全力为这些流浪人员解决户口问题。
在办理落户手续前,大辛庄派出所民警先后往返救助站三次,采集了滞留人员的照片,在全国人口信息系统进行人像比对,同时采集了DNA血样,送上级公安部门输入全国人口失踪库进行查找比对,确保登记身份信息的准确性和户口的唯一性。
完成一系列甄别、采集工作后,民警将这些流浪乞讨人员统一落户在临清市救助站驻地“大辛庄敬老院”,并为他们取名为“敬春喜、敬梅、敬武”等。
临清市救助站的7名流浪人员有了“新名字”“新身份”,以后他们也与普通市民一样,可以依法享受到医保、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待遇等各项惠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