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台、高庙王、金斗营三个乡镇地处阳谷县西南部,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过去,这里被戏称为“西南局”,是当地人对落后现状的一种自嘲。
如何稳定住这些偏远农村的教师队伍,实现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目标?近年来,阳谷县教育和体育局立足本地实际,启动改善偏远农村学校教师工作条件的“四小”工程建设,即建设配备小宿舍、小餐厅、小淋浴房、小茶水间的教师生活用房,并配齐了饮水机、热水器、餐具、冰箱、空调等生活设施,使阳谷县小学、幼儿园整体保障水平和教师从教幸福指数大为提升。
截至目前,阳谷县教育和体育局自筹资金502万元,共完成了阳谷县126处小学、幼儿园559间教师生活用房改造,解决了1694位教师的食宿问题,全县所有小学教学点实现了教师生活用房无死角、全覆盖。
■■ 午饭搭伙一起吃
6月17日,天降大雨。李台镇柿子园小学的教师聚在一起做起了饭,女老师负责洗菜、摘菜、切菜,男老师负责做饭、洗碗。在大家的分工合作下,一顿香喷喷的午饭不一会儿就被端上了餐桌。
柿子园小学校长翟建博告诉记者,学校12名老师里,除了家住在附近的3名老师偶尔在餐厅吃,其他人一直在一起搭伙吃午饭。打开放置在餐厅一侧的冰箱,里面放着火腿、鸡蛋、青椒、西葫、黄瓜、西红柿。“这些大部分是昨天刚买的,大家轮流买菜,吃不完的菜就放到冰箱里。”翟建博说。
餐厅门口张贴着一张轮流值日表,这天是星期三,轮到冀赫男值班。冀赫男是2019年刚刚入职的新老师,但很快就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每天早晨5:00,冀赫男准时起床收拾,花15分钟时间,从四棚老家开车赶到学校。上午11:40放学后,冀赫男和同事们一起在餐厅吃饭,饭后一般可以在教师宿舍午休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对2015年入职的刘园来说,冀赫男是无比幸福的。刘园刚来到柿子园小学工作时,学校里既没有餐厅,也没有宿舍。中午困了、累了,只能在办公桌上趴一会儿。2017年,阳谷县通过了教育均衡县验收,学校功能用房全面启动,腾出的部分教室被改造成了教师餐厅、宿舍,县教体局又统一配备了热水器、冰箱、空调等设施,让刘园日渐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 女儿接来一起住
放学回来的路上,女儿不小心摔了一跤,正在闹别扭。李玉保把她抱到宿舍,从床上给她拿了一个毛绒玩具,安抚她的情绪。
今年38岁的李玉保是菏泽鄄城人,去年才考上阳谷县的教师编制,来到李台镇武堤口小学做语文老师。而在此之前,他一直在老家从事快销行业。
李玉保心中一直有一个教师梦,人到中年才下定决心转行当老师,并在2018年考取了教师资格证。来到阳谷后,李玉保每周都会回家一趟。由于没有直达的汽车,坐火车又不方便,李玉保买了辆车。
李玉保有两个女儿,大女儿上小学二年级,小女儿上幼儿园中班。三个多星期前,学校开学时,他和妻子商量了一下,把小女儿带到了身边,转到学校的附属幼儿园上学。
“学校里生活很方便,宿舍里有独立卫生间和热水器,随时可以洗热水澡。出校门走100多米就有超市,可以购买日用品。学校后面还有一块小菜地,种着茄子和豆角,平时吃的菜可以去那里摘。”李玉宝说,正是经历了一个学期吃住在学校的生活,才让他放心地把女儿接来一起住。
李玉保的妻子张方也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去年曾考过莘县的教师编制,但没有考上。今年,李玉保打算让她往阳谷考。“要是她也考上了,就把大女儿也转过来上学,我们以后就在这边安家了。”谈起对未来的憧憬,李玉保笑笑说。
■■ 陪教妈妈放了心
胡茜茜的妈妈又来“陪教”了,这次和妈妈一起来的,还有她正在上大二的妹妹。
胡茜茜是济宁人,2019年考上阳谷县的教师编制后,被分到了李台镇祝家庄小学。女儿刚刚大学毕业,就考到了外地当老师,这让胡茜茜的妈妈十分不放心。于是,她跟着女儿一起来到了学校,成为一名陪教妈妈。
了解到胡茜茜的情况后,李台镇联校校长张令华为她们母女俩单独安排了一间宿舍。一个学期生活下来,茜茜妈妈心中的石头落了地。
学校开学后,胡茜茜准时回到了校园,妈妈则留在老家照顾没有开学的妹妹。几天前,在家闲着的妹妹拉着妈妈来到学校看望她,让她开心不已。和上一学期来陪教时相比,这次来学校,茜茜妈妈的心境已经截然不同:“之前来是因为不放心,这次来单纯是为了陪陪孩子。”
每到周末,胡茜茜都会坐同学的车一起回老家。她的同学和她同一年考上了阳谷县的教师编制,在四棚联校任教。胡茜茜今年25岁,还没有结婚。“要是在这边找个对象,以后就留在这里了。”采访中,茜茜妈妈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