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聊城:昔日“后进村”今朝展新颜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09-02 14:49:32

  “美丽庭院要创建,四净内容要知清;居室庭院厨厕净,房前屋后要干净……”8月4日,在东阿县陈集镇张太宁村的文化广场上,村里的文艺宣传队队员郭景华和她的队友们,正在树阴下排练快板书《美丽庭院咱创建》。

  “这个节目是我的队友张召苓创作的。创作这个节目的目的,不仅仅是号召村民争做改善环境的先行者、文明村风的倡导者,更是为了展示张太宁村这两年的变化。”郭景华说。

  是什么给了张召苓创作的灵感?“走,我带你逛逛去。”郭景华带着记者行走在张太宁村的街道上,只见村内胡同全部进行了硬化,道路两侧绿树成荫,家家户户门前的小花池内种着应季蔬菜和月季。“村里以前可不是这个样子。”郭景华告诉记者,曾经的张太宁村是“远近闻名”的乱村、落后村,村党组织软弱涣散,干群矛盾突出,发展滞后。

  转机出现在2010年,当时,张太宁村还归属东阿县经济开发区。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借助乡情联谊会的举办,邀请村里的在外能人孙秀利回来主持村里的工作。

  孙秀利曾在东阿县运输公司工作,公司改制后,他下海做过生意,开过工厂、饭店。他阅历丰富,有思路、有文化,敢想敢干。上任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准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的“病因”。把村民最关心的事情做好了,班子自然就有威信,我们说话办事也管用了。”他说,“张太宁村已经吃了这么多年苦头,再不团结一心搞发展,吃亏最多的还是老百姓。”为把互相扯皮的内耗转化成大干实事的动能,村“两委”班子挨家挨户收集村民意见。经过一番调查,孙秀利发现,村里的矛盾冲突大都与土地问题有关。

  顶着来自各方压力,他心里抱定了一个信念,就是必须要解决好村里的土地问题。“农民的本质是朴实的,只是需要思想引导。”测量土地、理清归属、摸清人口、制定方案,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分地……那段时间,孙秀利忙前跑后、没黑没白,既做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地分下去了,群众都很满意。这件事圆满解决,他赢得了村民的支持和信任。

  建章立制、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发展香椿、草莓种植,带领村民致富,成立文艺宣传队、提振村民精气神……一件件、一桩桩为民实事相继落地,让群众看到村庄的希望和未来。短短几年时间,张太宁村从村集体欠债40万元,翻身成了集体资产过百万元的村。村集体富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

  “我们村的文艺宣传队全县出名,每逢节日,村里就自发举办演出,十里八乡的文艺爱好者来到我们村,就因为我们村的文化氛围浓,有个好的平台。”谈起村里的文艺宣传队,村党支部委员张爱春话里透着自豪与自信,这或许就是一名普通村民的“文化自信”。

  文明浸润乡风,和谐铸就梦想。新时代,有文明乡风引领,张太宁村将在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