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聊城:以产业扶贫为基,授贫困户致富之“渔”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11-10 17:16:08

 

  初冬时节,记者走进位于冠县范寨镇范庄村的康源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现代化养殖场区。场区内干净整洁,库房、办公室、消毒室、饲料加工车间等一应俱全,膘肥体壮的奶牛正在悠闲地吃着草料,一声声欢叫声汇成了一曲欢快的农家小曲。

  11月6日一早,范寨镇宁辛庄村贫困户黄启龙便拿着扫帚来到了养殖基地。“真是太感谢咱们康源养殖合作社了,让我们这些贫困户每年都能有稳定的收入,活儿也不累,干完也用不了很长时间。”黄启龙拿起扫帚,不一会儿就将落叶清扫干净了。收拾好工具后,便高兴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脱贫致富,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近年来,润昌农商银行认真贯彻落实金融精准扶贫政策,通过发放“富民生产贷”“富民农户贷”等贷款,“贷”动辖内贫困户脱贫,构建起“银行+合作社+贫困户”金融扶贫服务模式,以产业扶贫为基,授贫困户致富之“渔”。

  创新模式,发展产业牵住“牛鼻子”

  康源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所处的范庄村,曾经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奶牛养殖专业村。“以前,村里都是散户养殖,无论是奶质还是效益都上不去,后来村里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鲜奶的产量和质量提升了,效益自然也就上去了。”合作社负责人王贵生告诉记者。

  脱贫致富,产业先行。自2017年起,合作社响应范寨镇政府号召,主动作为,担负起了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的重任。今年70多岁的黄启龙,老伴常年患病,自己身体也不太好,是宁辛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自2017年起,在范寨镇政府的帮助下,他成为康源奶牛专业合作社带动增收致富的贫困户之一,有了稳定的收入,顺利实现了脱贫。合作社的有效运作和统一管理,改变了过去奶牛养殖分散、水平不高、管理不规范、效益低的状况,极大地促进了范寨镇奶牛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找准了产业扶贫的突破口,润昌农商银行积极行动,深入挖掘地方特色种养殖业,充分发挥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产业扶贫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创新打造“银行+扶贫企业+贫困户”“银行+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通过支持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扶贫企业发展,让贫困户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辐射带动村民实现增收致富。信贷支持,生态养殖敲开“致富门”

  11月6日下午3:30分左右,一间间整洁的现代化牛舍内,奶牛们陆续从卧床上爬起来,一个个有序地走到牛舍出口,等待着挤奶时间的到来。合作社成立后,奶牛们住上了干净整洁的现代化养殖大棚,吃上了绿色天然的饲料,享受到了全方位的“五统一”服务,但随之而来的是养殖成本也有所增加。

  “我们合作社目前存栏有1000余头奶牛,主要供应蒙牛等奶制品加工企业。这样一个占地200多亩,拥有40多个牛棚的养殖基地,要正常运转需要充裕的流动资金,更何况,我们还要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还好有咱们润昌农商银行为我们提供的200万元‘富民生产贷’,让我们有了十足的底气去发展壮大,争取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过上小康生活。”王贵生说。如今,合作社发展得越来越好,正在增建牛舍,升级基地设施。目前,合作社共计带动宁辛庄村、范庄村两个村的40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致富。

  “富民生产贷”“富民农户贷”是润昌农商银行联合冠县扶贫办结合辖内实际推出的两款扶贫贷款,贷款主体可享受财政贴息政策。为扎实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该行不断加大走访对接力度,将走访调研扶贫对象工作明确到支行,落实到专人,逐村逐户对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劳动技能、金融需求等进行入户调查,详细记录相关信息。按照“一户一档”的原则,进行建档立卡,列出资金需求清单,在走访困难户的同时,成立走访工作小组,对企业经营情况、区位因素、贫困人口劳动力吸纳能力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察后,向扶贫经营主体、贫困户推荐“富民生产贷”“富民农户贷”产品,结合贷款额度、财政贴息等要素进行细致深入的讲解,带动村民、贫困户增收致富,实现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11月6日,在康源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牛舍内,润昌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与合作社负责人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合作社发展情况。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