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周边 > 聊城 > 正文

聊城:传承工匠精神 再创竞赛佳绩

来源:聊城日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20-12-22 18:53:36

  “在赛场上,选手们牢记使命,以坚定的意志品质和精湛的技艺技能,取得骄人成绩……你们的拼搏奋斗必将激励全市更多技能劳动者和青年学生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创造新业绩、实现新梦想。”

  12月17日,聊城市技师学院召开“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表彰暨经验交流座谈会”,会上,市人社局领导宣读了市政府贺信,并向获奖选手颁发奖金,连同学院给予的表彰共计发放奖金数额12.3万元。就在不久前,学院建筑工程系教师李明带领王青博、谷士财2名选手代表山东省参加中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最终取得混凝土建筑项目第4名的好成绩,同时入选国家集训队备战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既为聊城及山东争得了荣誉,也让聊城因职业教育,再一次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目光。

  顶住压力 从容入场

  “九点正式开始比赛,需完成抄平放线、铝模板支设、木模板切割拼装等多个步骤,每一步我们都要求自己做到高标准、高质量、零误差。”谷士财回忆。

  此次竞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举办的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规模最大的全国性职业技能赛事,是技能大赛中的“奥林匹克”。其中,混凝土建筑项目是劳动强度最大、工种最多、比赛时间最长的项目之一,不仅考验选手的体力,更考验着他们的智力与团队协作能力。比赛强度与竞争难度的双重作用下,参赛选手的压力不言而喻。

  “不要看其他人做得怎么样,圆满完成自己的任务就可以了。”在李明的鼓励下,两名选手顶住压力,从容入场。每天6个小时的高强度比赛里,为了如期完成作品,他们总是跑着完成每一个动作。比赛中,两人多次被钢筋划伤,王青博拼装铝模板时手指划伤,血止不住地流,但他们无暇顾及,继续比赛。汗水混着血水,浸透了他们的衣服,也最终铸就了他们的成功。

  首次参赛的2位学子获得了第四名的成绩,也刷新了我市选手参与技工大赛的最好纪录。“你们首次参赛就能进入国家集训队,很不错!”在向省厅检讨成绩不够理想时,领导们用这样一句话,肯定了选手们的付出,也向学院表示了祝贺。

  精心备战 再添新功

  谈及成绩的取得,李明用“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进行了总结。

  从今年大年初三至选手返校,参赛师生一直在网上学习图纸识读,研究钢筋和模板下料、混凝土振捣等理论知识。自省赛选拔至今,他们没歇过一个周末和节假日,通宵加班更是常态。冲刺阶段,李明眼睛中的毛细血管再次破裂,选手们全部感冒,但他们仍坚持魔鬼训练,只为在全国技能大赛中占得一席之地。

  “大国工匠一定都是在勤学苦练中成长的。为了心中的信念,我们选择了坚持。”谷士财说。

  近年来,技师学院高度重视技能大赛,成立大赛工作领导小组,创新大赛工作机制,逐步建成了集教学、培训、大赛、鉴定、创业于一体的实训基地。2019年,师生获技能大赛奖项159项,其中国家级24项、省级66项,在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山东选拔赛中,混凝土建筑赛项包揽了前三名。2020年,学院获技能大赛奖项124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43项。在8月份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中,学生安恩强摘得钢筋工项目银牌,也是我省获得的唯一一块奖牌,为山东争得了荣誉。

  “劳动创造世界,技能成就未来。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继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争取在技能大赛取得更高、更好的成绩,为祖国、为山东、为聊城再添新功!”聊城市技师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德云如是说。

  编辑点评:普通教育看高考,职业教育看大赛。数月的辛苦训练,终于成就了我市选手参与技工大赛的最好成绩。王青博、谷士财2名选手用目标信念指引着前行的方向,用工匠精神铸就了心中的信仰。他们是我市技能人才的突出代表,更是技师学院师生努力拼搏的一个生动缩影。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