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好不好、强不强,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在办一件件实事中体现出来的,发扬头拱地的精神把事办好了,什么都不用说,群众自然为这种作风点赞。如果在办实事上打折扣、掺杂使假,那对不起,任你说得天花乱坠,群众也不会买账。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聊城市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标要求,牢固树立“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理念,推动“三遍访”工作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度融合。截至4月下旬,聊城市4899支“民情书记”服务队共开展集中走访26轮次,收集意见建议5.4万余条,协调解决各类问题3.7万余个。
一连串的数字背后,展现的是广大干部严和实的作风,因为办实事的过程就是检验工作作风的过程。广大干部要自觉把转作风与办实事融为一体,作风要真转、事要真办,而不是各吹各的号。在“三遍访”中,既要走访“门好开、话好说”的,也要走访“门难进、话难听”的;既问需,也问计,更问困难,要带着感情真访真问而不是走马观花。当遇到“门好开、话好说”时,展现出好作风并不难,当遇到冷言冷语时,恰恰是考验作风的时候,如果知难而退,那就是败下阵来,越是群众不理解,越要把事办成,这样的事多了,群众就会慢慢地由不理解变为理解了。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解决了多少事很重要,也是活动成果之一,但还有一项成果不能被忽略,那就是通过这项活动,广大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密切了与群众的联系——尽管这种成果不能通过数字来展现,但它根植于领导干部和群众心中。
作风是外显的,思想观念是内在的。一切作风的问题,实质是执政为民的观念牢不牢的表现,从这个意义讲,“我为群众办实事”,既是检验作风的擂台,更是考验执政理念的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