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国内 > 正文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ICU&急诊神经外科“十二时辰”

来源:齐鲁晚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19-08-19 16:02:03

  这里有最危重最复杂的病人,这里的医护团队要随时准备和死神搏斗,这里也被称为“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这里就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ICU&急诊神经外科。

  在第二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记者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ICU&急诊神经外科,跟随神经外科ICU主任兼急诊外科和神经外科副主任黄齐兵,记录下他和他的团队的“十二时辰”。每天手握几十条生命,他们不敢有一秒钟懈怠,始终战斗在“为生命接力”的火线。

  黄齐兵正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查看患者情况

  生死之间:

  把那些一只手挂在悬

  崖边的人拼命往上拉

  12日早晨九点,台风“利奇马”已在山东登陆,省城济南大雨如注。此时,位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济众楼负一层的神经外科ICU&急诊神经外科(以下简称神经外科ICU)内,气氛和平日并没有多少不同。

  65岁的张明,正在药物作用下处于深度镇静镇痛中,沉睡在病床上,对于外界没有丝毫知觉。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导尿管、微量药物泵、颅压监测仪……身上连着的数条医疗管道,都在努力维系着他的生命。

  “心率和血压还算稳定,脑温37.1℃,颅内压力17,虽然在正常范围,但已经达到上限,要多注意。”黄齐兵带着数名医护人员再次来到张明病床边,密切关注他的情况,“下午两点安排复查全身CT,排查脑部是否有新的出血。”

  车祸导致了张明这次特重型颅脑损伤,同时合并腹主动脉瘤。10日上午11点多,处于生死边缘的张明被紧急从章丘送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作为省内少有的神经外科ICU,这里是他活下去的希望。

  “头枕部骨折,骨头扎进大脑里,形成了大面积血肿,颅压很高,同时合并前颅底骨折,口鼻腔都有出血,重度昏迷。”完善相关影像检查并详细分析结果后,黄齐兵坐镇指挥,为张明进行了全身麻醉下的开颅手术,清除脑部血肿。

  “枕骨是负重部位,必须在术毕整复,否则大脑没有颅骨保护,直接和外界接触,并发症太多!”这样的手术,对黄齐兵来说早已经历了无数次,紧张却没有一丝慌乱,“在前额放置颅压监测后密切观察病情!一旦颅压升高不可控制,就在前额做去骨瓣减压释放压力。”

  正如黄齐兵的预期,手术顺利,张明从手术室直接转入神经外科ICU,继续救治,直到现在仍然不能完全确定脱离危险。

  “9床体温和感染情况控制得怎么样?”“10床血小板多少?”黄齐兵继续梳理着不同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重度脑损伤、脑出血、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这里躺着的每个人,几乎都只有一只手挂在生命的悬崖边,摇摇欲坠,等着医护人员拼命将他们拉上来。

  理念升级:

  神经外科结合重症医

  学,胸中自有丘壑

  其实早在2008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神经外科刚成立的时候,面对各类危重患者,黄齐兵也无法做到现在这般胸中有丘壑,“经常很狼狈,半夜刚手术完回到家,就接到医院电话说病人瞳孔放大,又赶回医院抢救,被病情牵着鼻子走。”

  在此之前,黄齐兵一直在神经外科,接手的多数是常规患者,治疗相对从容,而在急诊神经外科,病情千差万别,很多患者到院时就已经陷入昏迷,这让黄齐兵一下子有些难以适应。

  “必须学习重症医学知识,将神经外科和重症医学结合起来。”那时国内几乎还没有什么神经外科重症相关学术组织,黄齐兵早早切入,借助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平台,带领团队迅速成长,让医院神经急重症走在了全国乃至世界前列。

  为了便于危重患者的后续专业化管理,2018年5月1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ICU正式投入使用,这让急诊神经外科医护团队如虎添翼,“再危重的病人我们也敢接。”

  这种自信源于硬实力。12日上午10点50分,来自蒙阴的沈泽一家再次来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ICU找到黄齐兵。“黄主任,他的视力有些模糊,麻烦您再给看看吧。”沈泽的妻子杨乐乐把好几张CT片递给黄齐兵。

  四个多月前的一个深夜,杨乐乐差点就永远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当时,由于疲劳驾驶,开着大货车的沈泽,一不留神连车带人翻进了路边三四十米的深沟。

  “开放性骨折、重度颅脑损伤、颅骨骨折、呼吸衰竭、失血性休克、蛛网膜下腔出血……”单是杨乐乐记住的诊断就不下十种。

  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黄齐兵被邀请前往蒙阴为其会诊,并帮助协调转到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ICU。经过手术等20多天的一系列治疗,沈泽才保住了命,并且生活基本自理,如今一直在当地进行后续康复治疗。

  “黄主任带领的团队真是非常厉害,亏了他们我丈夫才能活下来。”听黄齐兵分析完丈夫的情况,临走前,杨乐乐一再说道。

  技术突破:

  让曾经的意外变成阅

  历,对治疗方案运筹帷幄

  其实,黄齐兵也曾在主刀手术时遭遇意外。大约三四年前,一名20岁的小伙受伤6天后转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神经外科,手术过程中大脑迅速肿胀,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说到此,黄齐兵话音有些低落。“当意外发生后,最重要的是,如何让它变成我们的成长阅历。以后做好所有细节,尽量避免这些意外的发生。不仅是自己,整个团队都要从中吸取教训。”

  反复研究这个病例,并和行业内其他专家交流后,黄齐兵决定利用科室有限的条件,推行亚低温治疗办法,“把人体温度降到32℃左右,有助于控制颅内压力,降低脑代谢需求,从而降低并发症风险,给大脑最大程度的保护。”

  无论是张明、沈泽,还是赵晨都已经从中受益。

  泡面的味道不时飘过华美楼M层家属等候区,12日中午12点左右,神经外科ICU医护人员轮流匆匆吃盒饭时,相邻的华美楼M层走廊,在这里休息的神经外科ICU患者家属也陆续开始吃简单的午饭。

  地上铺着泡沫拼接成的床垫、简单的被褥衣物、马扎,顾不得许多,日复一日,他们在这里翘首期盼ICU中的家人归来。

  36岁的王芳就是其中之一,两个素包子是她的午饭。“医生说明天就能出院了,回老家再找个医院做康复。”连续煎熬了一个多月,王芳难掩疲惫。

  因为车祸,她的丈夫赵晨重型颅脑损伤,当地医院两次手术依然没能让他闯过鬼门关,头部因感染一直在流脓。7月18日,王芳和家人抱着最后一线生机,带着气管插管、处于中重度昏迷的赵晨,赶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住进神经外科ICU16号床位。

  黄齐兵为其手术清除了脑内及硬膜外积脓,并在其大腿部取阔筋膜用于修复缺损的头部硬膜,术毕接了三根管道继续引流。

  然而,随后的化验结果显示,赵晨已经感染了“超级细菌”肺炎克雷伯菌,这种细菌对绝大多数抗生素都耐药。黄齐兵立即安排使用多粘菌素连续为其冲洗一周左右,再次手术更换局部无菌吸引,继续冲洗。幸运的是,通过上述处理后脑内及头皮下感染得到控制、头皮创伤慢慢愈合。

  医患互信:

  不会对家属含糊其辞,

  内心自信而坦荡

  12日下午14点,“一、二、三!”由于张明体型偏大,5位医生护士合力才把他从病床平稳抬到转运床上。“转运过程中,安全措施必须到位,做好生命体征监测,镇痛镇静药物不能停,身上插的管子更不能脱落。”CT室在华美楼,中途需要经过两部电梯和长长的连廊,黄齐兵说,要让病人像在“睡梦”中一样安全转运。

  由于病情危重,张明的全身CT结果当即被快速传回神经外科ICU。“脑内还有些散在部位的出血点,不过不需要再手术了,保守治疗就行,整体颅压处于可控范围。”看到CT片,黄齐兵稍稍松了一口气,这说明此前的手术方案选择是正确的。

  “不必讳言,很多医护人员都怕医患纠纷,甚至有些刻意提防。”在神经外科ICU里,患者病情更是瞬息万变,治疗费用相对高昂,生死都是常态。

  “我们不做手术,就算瘫在床上,我也伺候他一辈子。”12日下午16点,了解到手术风险后,一位40多岁的脑出血患者家属坚决地说。

  黄齐兵没有不耐烦,细细说道:“手术风险是大,但是如果手术成功后,再经过康复训练,他就基本能生活自理了。他自己能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你以后也更轻松,不是更好吗?只有手术清掉大脑血肿,才会有机会。”反复劝说后,这位家属终于松口,说回去要再和其他家人商量决定。

  送走家属,黄齐兵说,“这种时候虽然不能逼迫家属做决定,但是医生自身业务水平一定要过硬,心里对手术有底,明确建议做手术还是不做,不能含糊其辞,不然家属更没主意了。”

  劝家属同意手术容易,难的是,劝家属放弃。曾经有位患者因中耳炎导致小脑脓肿,并且脓肿破溃进了脑室。虽然黄齐兵带领团队为其完成了脓肿切除手术,但是评估发现脓肿破溃造成的脑损伤已经不可逆转,即便耗费高昂医疗费坚持治疗,最好的结果也是植物人。

  “只要我们已经尽全力做到了最好,面对家属,内心便可以坦荡荡。”黄齐兵说,“在明确没有希望的时候,不想让他们陷入人财两空的境况。”

  坚实的后盾:

  67人的医护团队,时刻

  为患者保驾护航

  如今医疗细分化程度越来越高,专业的事情应该由专业的团队来处理。

  13日是神经外科ICU大查房的日子,早上不到7点30分,黄齐兵就已经赶到了科室。经过简单的准备,便带着科室医护团队开始查房。

  “做个腰部穿刺,进一步释放大脑中的血性脑脊液,再根据情况看是否要在腰部放置管道进行持续性引流。”在黄齐兵及其团队的努力下,张明的情况正在一天天好转。

  华美楼M层家属等候区,王芳正在收拾东西,准备为赵晨办理出院手续,这儿即将住进一位新的患者。那是一位77岁的老人,和赵晨相似,都是外伤造成的重度颅脑损伤,不久前从外地转到济南一家医院的外科ICU,如今出现了多种并发症,并陷入中重度昏迷。

  而此刻的手术室里,昨晚为抢救脑脓肿患者忙碌到凌晨近三点的神经外科ICU医生,已经刷手上台,又一次站在了无影灯下。

  这里的患者,没有家人24小时陪护,但是他们并不孤单:这支由10位医生、57位护士组成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ICU医护团队,就是患者最坚实的依靠和后盾,他们的十二时辰,维系着患者的往后余生。

  (为保护患者隐私,文中患者及家属均为化名)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