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原创 > 正文

邯郸重点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来源:中原新闻网编辑:王杰仁发布时间:2019-12-08 20:44:27

  

  项目林立的武安市工业园区。(资料片)

  中原新闻网邯郸讯(记者张红军) 总投资300亿元的武安新能源产业园项目成为全球最大钛酸锂电池生产基地;投资13亿元的冀南快递产业园项目,成为四省交界区域最大的分拨转运中心;投资10亿元的中建材中性硼硅药用玻璃项目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1-10月份,邯郸49个在建省重点项目、200个在建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317.3亿元和962.6亿元,占年计划的145%和120.3%,均提前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12月4日,邯郸市重点项目建设及“532”产业规划情况新闻发布会上,邯郸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耿永忠介绍,近年来,邯郸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现代服务业、改造传统产业为重点,连续8年创新实施“三集中”推进机制,走出了一条以项目支撑产业、以产业引领发展的转型升级之路。

  “三集中”创新驱动发展日前,位于冀南新区的中电邯郸

  科技园内企业华微科技(百世康)、天达开、金龙鹰项目落地动工。这些新项目的开工掀起冀南新区项目建设新高潮。自2012年,邯郸市创造性地实施“三集中”推进机制,连续8年每年组织两次集中签约、开工、观摩活动,已累计实施省重点项目250个、市级重点项目1738个,累计完成投资5482亿元。今年,邯郸实施省重点项目56项,数量连续5年居全省第一,总投资1480亿元,实施市重点项目300个,总投资4230亿元,有力促进和保障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集中签约成为项目谋划引进“助推器”。近年来,邯郸组建市、县两级投资促进局和招商平台,全员招商,瞄准协同发展和南资北移两大重点区域,紧盯央企、国际国内500强、上市公司,开展专业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率先在全省出台负面清单制度,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对拟集中签约项目逐个核查,催生“集群”效应,以新项目带动新产业。

  集中开工成为项目攻坚推进的“冲锋号”。筛选产业结构优、质量效益好的签约项目,实施倒逼机制,加快前期帮办,集中开工日市四大班子领导现场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存在问题。今年集中开工的292个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133个,占总数的45.5%;现代服务业项目57个,占总数的19.5%。

  集中观摩成为项目建设成效的“试金石”。一支队伍、一条路线、一把尺子、一看到底,本着“看新不看旧、看高不看低、看大不看小”的原则,每年7月、12月开展两次为期3天的集中观摩。每县观摩4个亿元以上项目,实行“现场观摩+指标核算”双评价机制,对项目的完成投资、容积率、纳税、就业等指标进行核算实名制打分。

  “目前,正在开展第十六轮“三集中”活动,已累计集中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44个、集中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284个、集中观摩亿元以上项目1236个。”市中原联络处副主任吕文革表示,通过持续开展“三集中”,一批质量优、效益好、后劲足、产业链长的重大项目相继落地,邯郸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形成。

  “新六强”塑就良性发展格局

  邯郸是产业结构偏重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是一个躲不开、绕不过的关口,而项目建设无疑是撬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力杠杆。“在项目建设的支撑带动下,邯郸产业结构偏重的问题正在扭转,钢铁、煤炭、电力、建材‘老四样’,变成了精品钢材、装备制造、食品工业、新材料、现代物流、旅游文化“新六强”;三产比重由2012年的12.7:53.6:33.7调整为2018年9.1:45.1:45.8,产业结构呈现出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的良性发展格局。”耿永忠说道。

  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快速崛起。总投资104亿元的武安格力智能装备基础件产业基地项目聚集了汽车轻量化铝镁合金零部件制造等四大板块;总投资20亿元的星星白色家电项目是长江以北最大的冷柜生产基地;总投资10亿元的汉光光电科技园年产5大类保密办公设备8万套,技术世界领先。

  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先后建成。总投资120亿元的奥特莱斯广场主体完工,总投资50亿元的浙江商贸城项目目前入驻各类商户5000余家,日均营业额超千万元;总投资15亿元的方特中华成语文化博览园项目8月份建成营业,已累计接待游客50万人次,是国内唯一的成语文化主题乐园。

  一批协同发展和南资北移项目引入邯郸。总投资22亿元的马大姐食品项目落户邱县成为北方最大的休闲食品生产基地;总投资20亿元的北京首农有机食品产业园项目,净菜产品直供北京超市;总投资12亿元的深圳中擎创电子设备制造项目,8月底首批智能手机下线;总投资12亿元的深圳雄富光电智能终端及液晶显示触控模组制造项目10月份开工建设,将成为年产值百亿元的北方光电集成产业聚集区。

  除了产业结构的扭转,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正在改善,2018年邯郸市财政收入突破400亿元大关;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正在缓解,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左右,新材料、新能源、文化旅游业年均增长2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中,装备制造业提高到16.6%,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12.5%,六大高耗能产业占比降低到67.2%,一些邯郸历史上没有过的产业落地生根,以原材料、加工厂为主的工业特征正在向“整机制造”转变,新能源汽车、空调、冰箱、大型农机、手机、平板电脑等“邯郸制造”相继下线。

  “532”汇集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着眼邯郸高质量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今年8月份,邯郸市出台了“532”主导产业(精品钢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五大优势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健康三大新兴产业;电子信息和网络、安防应急两大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着力构建优势突出、聚集发展、竞争力强、带动面广的现代产业体系。

  钢铁是邯郸工业第一大主导产业,去年邯郸精品钢材产能约1000万吨,实现产值约700亿元,邯郸依托河钢集团邯钢公司高级别汽车板生产工艺、普阳钢铁高强度船舶用钢、永洋特钢轻轨优势,打造全国重要的精品钢材生产基地;去年,邯郸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836亿元,增加值195亿元,初步形成白色家电、基础部件等支撑行业,拥有美的空调、星星制冷、新兴能源装备等一批领军企业;食品加工产业去年完成产值415亿元,实现增加值88亿元。大名县五得利面粉集团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一,邱县聚集了马大姐、哆呋等一批知名品牌企业;邯郸是国家物流枢纽布局承载城市,去年全社会物流总额约9000亿元,货物运输总量约4.4亿吨,拥有5A级物流企业4家。邯郸将以武安保税物流中心为支点,以青岛保税港区邯郸(鸡泽)功能区建设为抓手,以冀南快递产业园、唯品会中部城市群总部等项目为平台,构建邯郸机场、中欧班列“双港”物流枢纽核心区;文化旅游产业方面,邯郸年接待游客近70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近800亿元,下一步将重点抓好广府生态文化园区、东太行景区等项目。

  培育壮大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邯郸新材料产业已具备一定基础,中船重工718所生产36种电子气体;汉光公司墨粉产销量国内第一;鑫宝新材料公司聚苯醚(PPO)和改性聚苯醚(MPPO)打破国外垄断。邯郸将围绕电子信息材料、高端金属材料、高端非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等四大领域持续发力;新能源产业上,718所是全国最大的水电解制氢和甲醇裂解制氢装置研发生产单位,邯钢气体厂是全国最齐全的稀有气体生产企业,邯郸正在瞄准氢能、储能两大方向,着力打造“邯郸·中国气谷”;生物健康产业,依托晨光生物集团推进华北地区最大的天然植物提取和大健康产业基地建设。依托邯郸制药公司发展现代中药产业,依托中建材君恒药玻公司加快形成药玻产业集群。

  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是邯郸重点培育的未来产业。目前,邯郸已经建立全光纤信息通信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络,中擎创电子智能终端设备制造、深圳皇族智能电子终端制造等多个重点项目相继落地。

  “围绕‘532’主导产业,邯郸市确定了58个二级细分产业领域,谋划了总投资3290亿元的300个重点项目。”耿永忠表示,邯郸将进一步丰富完善产业发展体系,做好项目“详规图”和“施工图”,强化要素供给保障,全面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助推邯郸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