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闻网邯郸讯(韩艳萍 李昊 常旭清)近日,邯山区城市建设与管理捷报频传:继通过“洁净城市”复核、被评为2018年度河北省洁净城市(区)后,10月份全市市容环卫考评再次位居主城区榜首,至此,10次考评中6次获 得第一。
“洁净城市”代表了城市环境容貌的整体水平,验收标准极高,环境卫生“以克论净”;市容环卫考评每月一评,以综合成绩“论英雄”。邯山区缘何能成功摘得高含金量的省级荣誉,又频频在全市环卫考评中拔得头筹?答案是:该区以“打造景区的标准打造城区”。
去年以来,该区先后实施了鲜花扮城、马路市场“归零”、破墙开店封堵、广告牌匾提升改造、基础设施整治、垃圾分类、建筑物外立面整治、“洗城行动”、门前“五包”多户联包和百分制考核、示范街道创建十项工程,既精雕细琢美“容貌”,又匠心打造强“肌体”,“绣”出城区好颜值,考出城建好成绩。
一声哨响,垃圾上车
“吁—吁—吁”,上午10点半左右,华信路地铁市场,随着环卫工人一声声清脆的哨响,沿街商户纷纷拎着垃圾桶、垃圾袋、垃圾筐,将垃圾倒进环卫三轮车上,最后运往垃圾中转站。
商户门前垃圾堆积是久治难愈的“顽疾”。4月份以来,该区开全市先河,组织开展了“垃圾不落地、邯山更美丽”清洁行动。以华信路为试点逐步扩大范围,由环卫工人每天定时上门收集垃圾,通过吹口哨提醒、安排环卫车辆收集的形式,实施商户垃圾定点统一收集,统一外运。解决了垃圾乱排乱倒、二次污染等问题。
“一声哨响、垃圾上车”。每天上午10:30和下午16:30两个时段,由区城管局安排的环卫工人挨户上门收集垃圾,再统一运送至垃圾中转站。
“小口哨”吹出大文明,不但轻松化解了每天大量垃圾处理外运的大难题,也让商户养成了良好习惯,减少了乱扔乱倒垃圾的不文明行为。“每天专人定时上门收集垃圾,既方便了我们商户,又保持了环境的清洁,再也没人乱丢垃圾了,经营环境越来越好!”市场商户张女士称赞道。
目前“小口哨”上门收集垃圾在城区逐步推广。为跑好垃圾处理“最后一公里”,该区还在全市率先开展了机关单位和公共机构垃圾分类,为全区80余家机关单位和公共
机构配置各类标准四色分类垃圾筒(箱)3000余个。同时,全力开展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定期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让垃圾分类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积极引导干部群众分类投放垃圾。“垃圾不落地”+“分类处理”,街路环境更整洁靓丽。
多户联包,共管文明
杂物乱堆、污水乱倒、摊位外溢,都是“久治难愈”的“顽疾”。然而,该区城管部门却制定出台了一套新办法:实行“门前五包”多户联包和百分制管理,通过实行“处罚+扣分”管理举措,实现人人参与、互相制约监督,让商户和居民养成文明习惯,从根本上杜绝这些“顽疾”发生。
这种全民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新机制中,“门前五包”主要是包卫生、包市容、包秩序、包绿化、包管护,责任范围包括:横向为建(构)筑物、居民房沿路的总长,相邻单位有空档的以二分之一间距为界,纵向为建(构)筑物、居民房(包括围墙)的墙基至道路的路沿石,无路沿石的至机动车道边缘。多户联包方式为:按照相邻门市连续性、数量的多少、便于管理及其他因素划分联包单元,实行门前五包“多户联包”,使相邻门店共同承担责任和履行制止、举报、监督义务。
这意味着,如果相邻门店有“违规”现象,周边的商户也要承担相应的减分、整改等“后果”。这种通过签订承诺书,对沿街商户等城市管理对象实施积分制管理、等级评价、联合奖惩的方式,变被动管理为主动预防、后期整治为提前介入、单打独斗为全民参与,让城市管理人人参与、齐抓共管。
洗城行动,以克论净
雪驰路上,随着洒扫车沿途而过,道路清洁后如雨过初晴,鲜亮通透。
该区深入开展“洗城行动”,每天出动33台大型洗扫车、13台高压冲洗车、9台中型机扫车、5台大型扫路车、8台中型洗扫车、23台吸尘车、16台洒水车、72台微型三轮冲洗车、14辆三轮扫路车和4辆四轮扫路车,全速开启巡回“洗城行动”模式,夜间、雨天“洗城行动”不放松,全城街路“大洗澡”,确保了各条街路“全覆盖、无死角”,道路洁净度全面提升。
“洗城行动”中,严格执行“扫、吸、冲、洗、保”五步组合法,落实道路清扫保洁“双五双十”“以克论净”作业标准,采取“人机”结合方式为街路清污除垢,对该区范围内主次干道的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白+黑”不间断冲洗、洗扫、洒水作业,对便道、隔离栏、路沿石等精细冲洗。深层清洁路面尘土,有效降低路面尘土残存量,达到“见本色,无垃圾、无积尘、无灰带、无油渍、无痰迹”的清洗作业标准。干净整洁的街道、修剪精致的树木、四季常青的绿植……如今走在邯山区的大街小巷,清新优美的环境令人心旷神怡,处处彰显着城市的高品位、管理的高标准。
剑指脏乱,规范提升
“以前这些小饭店门前油污满地,车辆乱停,现在小门店封堵了,违建也拆除了,路顺了,环境好了!”家住邯钢西路的李大姐说。
破墙开店封堵,只是该区向“脏乱差违”集中“宣战”的十大工程之一。该区率先在全市开展了“破墙开店封堵整治行动”,集中根治“破墙开店、危房门店、违规小吃店”三类“沉疴顽疾”,向“破墙开店”顽疾“亮剑”。累计封堵破墙开店2000余间,调整经营门店1000余家。封堵后统一进行改造美化,通过加装通透护栏、粉刷墙体、增设公益广告、绿化硬化等,让“污点”变“亮点”。
该区还实施了马路市场“归零”工程,拆除了存在多年的秀水街、罗二路、血站路、滏漳路等13个马路市场,拆除面积达4万平方米,完成绿化路、乾政路2处临时疏导点拆除取缔和渚河路众帮便民市场平稳迁移;实施了广告牌匾提升改造工程,拆除违规门头牌匾3300块、楼顶立面广告、灯箱广告等834块,提升改造广告牌匾2980块;实施了基础设施整治工程,对60座公厕、25个垃圾转运站改造提升,对7座公厕、5座示范垃圾中转站进行了星级改造,对东柳西街、滏漳路、华山东街、群英路4条小街巷维修改造;实施了鲜花扮城工程,完成种植透视围栏4万延长米,种植蔷薇及各类苗木等35万余株,新增绿地2.6万平方米,改造绿地7.7万平方米;实施了建筑物外立面整治工程,拆除各类搁置物592处;实施了“美丽街区”和“精品街道”等示范街路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