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原创 > 正文

钱包鼓起来腰杆挺起来——邯郸市全力书写脱贫攻坚“收官之卷”(增收篇)

来源:中原新闻网编辑:王杰仁发布时间:2020-07-01 15:49:27

  

  大名县万堤镇前屯村的“扶贫微工厂”,员工们正在赶制产品。胡晓华摄

  中原新闻网邯郸讯(记者张红军)“今年虽然受疫情影响,但对俺影响不大。公司进行兜底收购,价格高时可以卖给外地客商,价格波动时可以卖给工厂,稳赚不赔。”近日,肥乡区毛演堡乡牛村贫困户马怀增拿着结算单从工厂领到1400多元,“俺的两座蘑菇棚一年收入10多万元,彻底摘掉了穷帽子。”

  目前,肥乡区8000多户贫困户投身食用菌、林果、设施蔬菜、花卉等特色扶贫产业。31家扶贫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每年给入股贫困户分红,同时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实行保底收购,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

  自2014年开始进行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以来,邯郸市以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兜底保障为抓手,全力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截至目前,全市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535个贫困村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8.1%下降到0.06%。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38.5万人减少到3335人,邯郸市脱贫攻坚任务已总体完成。

  产业增收“照亮”扶贫之路

  盛夏时节,大名县孙甘店镇前营村一排排蓝色的光伏电板,源源不断地将光能转化成电能,也照亮了脱贫之路。在大名县,159个重点贫困村均建有光伏电站,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阳光”产业。

  “村级光伏电站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可带动贫困户60户,每户年分红3000元。”大名前营村党支部书记刘秋泽说。除村级电站外,该县还建立了两座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1780户光伏电站,带动1.3万余户建档立卡户增收。扶贫光伏项目采取“农光互补”模式,即上层光伏发电,下层农业种植,利用下层土地进行果木、花卉、中草药的种植,既实现土地节约利用,又增加了整体收益。

  2016年以来,属于三类光源区的大名县建设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光伏户站1941个,总装机容量125.765兆瓦,每年发电量约15972万度电,每年电费总收入约16770万元。其中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2座,带动2000户贫困户,村级光伏扶贫电站159座,每个电站带动60户,带动贫困户9540户,实施光伏户站1780户,三类电站共带动贫困户13320户。

  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广平县东张孟镇牛庄村村主任牛建刚最近有点忙,他的36个食用菌大棚今年长势喜人,“我是2015年在各级帮扶下开始种植双孢菇,当年就脱贫致富了。现在大棚有22个业主,每位业主结对帮扶5个贫困户,每个贫困户除了务工收入,还能每年分红。俺村已成为全县菌菇生产中心、集散中心、交易中心、销售中心,产品全部外销到北京、山东等地,贫困户都成‘万元户’了。”

  2014年,邯郸市共有6个贫困县,535个贫困村。向贫困宣战,是一场必须打赢、没有退路的背水之战。扶贫怎么扶?首先就是增收,让贫困户腰包鼓起来。近年来,邯郸坚持把产业就业扶贫作为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根本途径,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要求,每个贫困县培育1-3个特色鲜明、带贫面广、竞争力强的特色扶贫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村发展1个贫困户广泛参与的特色主导品种,以产业发展巩固脱贫质量。同时,建立覆盖全市8.8万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数据统计系统、脱贫防贫重点任务清单和市县产业扶贫项目、现代农业园区或扶贫产业园、新型经营主体带贫、市县乡村四级产业扶贫技术服务台账。

  全市6个贫困县发展龙头企业达到195家,股份合作组织1264家,合作社2501家,家庭农场850家,创建园区68个,建有扶贫产业园57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9家。

  

  鸡泽县小寨镇要东庄村400亩樱桃基地的大田樱桃化身致富“黄金果”,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天每人可挣到近百元工资。胡晓华摄

  全市6个贫困县发展龙头企业达到195家,股份合作组织1264家,合作社2501家,家庭农场850家,创建园区68个,建有扶贫产业园57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9家。2019年,6个贫困县(区)蔬菜、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种植116万亩,肉牛、肉羊、蛋鸡特色畜禽养殖存栏2800万头(只),生猪出栏量达到119万头。林果业面积达到19万亩,建设高标准优质万亩基地2个,重点观光采摘园及林果示范区9个。光伏扶贫产业稳定运行,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兴起,带动了一大批贫困群众增收。农村电商产业方兴未艾,贫困村电子商务服务全覆盖,村级网点收发快递、生活缴费、就业咨询、信息发布等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鼓励贫困县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实现网上销售。

  产业扶贫上,邯郸实现了贫困村、贫困户产业扶贫项目全覆盖。其中,一半以上的贫困户实现了两重项目覆盖,1/10的贫困户实现了三重项目覆盖,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升,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不足2300元增加到目前的7090.79元,每年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扶贫微工厂”

  首创就业扶贫新模式

  魏县沙口集乡刘屯村村民牛合印患有慢性关节炎,几年前老伴又摔伤了腰和锁骨,生活着实困难。可记者在村里遇见老牛时,他却挺乐呵——“自从2017年我们老两口在村里的‘扶贫微工厂’上了班,做点剪线头儿、拧螺丝的零活儿,一天就能挣几十块钱呢。”老牛笑道:“县里为我们办了慢性病证,还参与村项目分红,终于过上了好日子!”

  牛合印夫妇能到村里厂子工作,得益于邯郸市在全国首创的“扶贫微工厂”就业扶贫模式。“扶贫微工厂”建设推动了多方受益:对贫困群众,“扶贫微工厂”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就业,支持其用到户扶贫资金入股企业,如果自带缝纫机等加工设备到厂打工,还可享受设备购买价最多100%的补贴;对于入驻企业,每吸纳一名贫困群众,且连续用工1年以上,每年补贴500元,连续补贴3年;对于贫困村,村集体创建“扶贫微工厂”,由县财政全额补贴,所形成资产和租赁收入归村集体所有。

  如今,“打工不再往外走,足不出村能致富”成为邯郸多个贫困村的顺口溜。在“扶贫微工厂”发展较早的魏县沙口集乡,先后引进了箱包、灯饰、服装、电子元件等加工项目31个,新建、改建“扶贫微工厂”4000余平方米,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扶贫产业格局。

  “邯郸是农业大市,农村有大量留守妇女,如何让这部分人就地就业增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环。”邯郸市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秦三录表示,政府出台扶持政策、提供场地厂房、搞好服务保障,统筹使用财政扶贫资金、整合涉农资金和“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资金,引导支持小型企业入驻和生产经营,并统一“扶贫微工厂”建设参照标准,实行规划、标识、验收、扶持“四统一”。目前村级“扶贫微工厂”成为群众就地就业增收、活跃地方经济的新引擎,全市建成595个“扶贫微工厂”,覆盖393个贫困村,共带动4万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其中贫困人口1.5万人。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近年来,邯郸市人社局大力实施“就业扶贫工程”,积极开发就业岗位。通过实地走访、考察评估,筛选出威海“天润曲轴”、无锡“欧派家具”等一批优质知名企业,及时掌握用工信息,为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困难群众提供就业岗位。深入基层开展援助,组织有用工需求的优质企业深入到贫困县、村开展援助活动。在确保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的基础上,通过就业技能性培训和引导性培训促进贫困群众转移就业。同时,组织网上“春风行动”等大型招聘活动,开设技能性、引导性转移就业“空中课堂”,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推动转移就业。优先安排“扶贫微工厂”复工,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上岗,对“扶贫微工厂”采取灵活形式进行补贴。积极开发村级疫情防控岗位,防疫消杀、卫生保洁、卡点值守等临时公益岗位,优先安排贫困劳动力。

  截至目前,邯郸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97893人,已实现就业75223人,其中,单位就业4995人,灵活就业62049人,返乡创业带动就业1923人,有组织劳务输出就业2771人,扶贫车间就业862人。

  “兜底保障”让特殊人群

  吃下“定心丸”

  “今年低保补贴提到5000多元,我和母亲平时的医药费就不发愁了,加上平日家里卖些杂货,日子过得舒服多了。”广平县南韩镇小未庄村民刘海生笑着说。

  脱贫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老、弱、病、残是脱贫攻坚战中的特殊群体,近年来,邯郸市围绕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实行兜底保障,千方百计让贫困群众的生活好起来,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困难老人、未成年人等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特殊困难群体,参照单人户纳入农村低保。对非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等农村特殊困难群体,符合条件的也可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

  今年,邯郸市先后印发《全市民政领域脱贫防贫工作推进方案》《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实施方案》,深入推进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针对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困难老人、未成年人等农村特殊困难群体实行“单人保”“刚性支出扣除”“低保渐退期”政策。2020年农村低保标准已提高到5124元/年,截至2020年4月,全市共保障农村低保对象20.5万人,累计发放农村低保资金19723.2万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享受低保的有39862户、75221人。疫情防控期间,全市共计新增低保对象、特困人员4284人,支出资金155.63万元,确保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救助;因疫情开展临时救助累计9028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789.8万元。

  在落实低保、临时救助等政策的同时,针对农村留守老年人、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分类落实保障措施,系统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共保障1023名孤儿、1366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资金267.9万元;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80305人,发放资金1924.69万元;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58927人,发放资金1541.67万元,确保应补尽补,有力保障了邯郸市残疾人的基本权益,有效防止了无劳动能力的困难人口致贫返贫。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