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原创 > 正文

锦绣清漳起宏图 ——“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规划建设巡礼

来源:中原新闻网编辑:王杰仁发布时间:2020-12-01 10:45:20

石岗连泉生态谷的七彩村和稻田

  中原新闻网邯郸讯(记者程益聪 佘志娟)太行山中麓,清漳河自山西入境,由东北向西南,劈山而行,在合漳与浊漳河汇合,蜿蜒而下,直抵岳城水库。

  清漳两岸的河谷地带,山秀峰奇,风景秀美。千百年来,人们在这里生活形成的村落星罗棋布,历史遗存蔚为壮观。

  2019年7月以来,一个沿漳河两岸,绵延40多公里,涉及几十万人口,福荫万代的省级战略——“太行红河谷”文化旅游经济带——逐步孕育成熟。

  这一战略谋划与国务院办公厅2020年9月批复同意的《太行山旅游业发展规划(2020—2035年)》高度契合,可谓正当其时。

  时代赋予的新命题

  巍巍八百里太行,自北而南贯穿于中国大地的腹心,上接燕山,下衔秦岭,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地理分界。

  漳河与拒马河、滹沱河、丹河等河流形成八条孔道,自西向东,横穿太行,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商旅通衢,有著名的“太行八陉”之称。

  沿漳河而上,穿越太行,有如一场时光旅行,有3000年前的殷商古道,有2200多年前的韩信屯兵地“韩王山”,有1400多年前的北齐石刻,有供奉华夏始祖女娲的千古奇观“吊庙”,有开辟千年之久的旱作梯田,还有抗战时期的八路军一二九师驻地,几十年前开凿的将军渠、跃峰渠等“人间天河”。

  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战天斗地、舍身救世”的上古神话,八路军一二九师“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于担当、勇于胜利”血染太行的红色故事,邯郸儿女们“不畏艰险、劈山钻洞,巧引漳水、福荫百姓”开凿跃峰渠的事迹,传唱至今,其一脉相承“舍己”“爱民”的精神,成为这里最“红”的底色。

  沿途两岸峰峦叠嶂、赤壁丹崖,与满山的花椒、柿子、黄栌、枫叶、火炬树、黄连木等,每遇秋日,漫山红遍,层林尽染,成就了这里最为亮丽的风景。

  夕阳西下,站在涉县东山村观光平台极目远眺,清漳河宛如一条玉带穿县城而过,河边一望无际的金色稻田随风舞动,石岗、连泉、庄上等一个个用石头建成的村庄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漳河两岸。

  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先人们,凿石垒堰,劈山造地,繁衍生息,从未停止对美好生活的追寻。

  建村几百年的石岗、连泉村从没像今天这样“风光”过,5年多前,秉承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的美丽乡村建设,让这里完成了从“石”代到“现代”的蝶变,涉县县委、县政府谋划的21个美丽乡村“石岗连泉生态谷片区”获得河北省肯定,并被赋予更高的使命——“起个更响亮的名字,进一步提升”。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感念于这里的红色文化、红色地质、红色风景、红色底蕴,我们提出的‘太行红河谷’一名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认可。”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崔永斌说。

  2019年7月2日,省委书记王东峰在这里调研时提出,“要运用好山谷旅游资源,科学规划建设河谷旅游带和经济带,建设好河北红河谷”,并划定了更为宏大的规划范围——“从清漳河入境到岳城水库,包含穿越涉县、峰峰矿区、磁县的整个河谷地带”,开启了“太行红河谷”从县级战略向省级战略的跃升,赋予了这里新的时代命题。

  带着河北省委这一宏大命题,邯郸成立了专班,市委书记、市长张维亮亲任规划建设指挥部政委、指挥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崔永斌担任常务副指挥长,市四大班子领导亲自上阵,多次深入涉县等有关县区现场考察指导,召开调度推进会、专题研究会,组织市、县工作专班和设计单位逐项深度研究,强力推进。

  书写未来的新定位

  未来是个什么样?

  对未来的谋划,住在这里的先人们从未停止过。

  娲皇宫的谋划让女娲精神广为传播,“人间天河”让山地变良田造福万千百姓,山里人谋划的石屋、石凳、石头院落,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幸福生活。这些谋划,或大或小,都镌刻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成就了这里一道道亮丽而独特的人文景观。

  如何做好“太行红河谷”这个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宏伟答卷?

  张维亮几次调研,崔永斌带领一班人数十次深度走访,邀请国内顶尖设计团队细致考察,梳理科学发展的文化脉络。

  与女娲精神一脉相承的民本思想和奉献精神,是这里最为深邃的精神内核。中国共产党在这里以“三三制”开创了第一个晋冀鲁豫边区政权;八路军一二九师开创了“九千将士进涉县,三十万大军出太行”的抗战奇迹;邯郸儿女前赴后继、无私无畏,在悬崖峭壁间开凿绵延几十里的“人间天河”……一个个以人文精神凝聚的人文景观,如同一个个璀璨的明珠散落漳河沿岸。

  这里具有“四山夹一谷、分隔二十沟”的丰富地貌结构。区域内拥有独特的赤壁丹崖地质景观和金秋红叶生态景观;清漳河、浊漳河融汇于漳河,河道、湖泊、湿地纵横交错,山水连绵、步移景异;清漳河谷30平方公里的农耕稻田和王金庄28平方公里的旱作梯田共同构成太行山最壮阔的农作画卷。山水林田的自然之美与村落掩映的人文之美共同构成了“山奇秀险、长河逶迤、红林似火、大地富饶”的河谷景观。

  如何把人文风物和河谷景观,转化为造福万千百姓的文化旅游资源,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挥部同志与规划专家们对河谷已有的文旅资源、农业产业进行梳理,并提出构建“文化旅游经济带”的战略构想。

  依托已有的核桃、花椒、鲟鱼、道地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以及一个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三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十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而拟定更加明确的发展定位:以红色革命文化为精神内核,以红色人文历史遗迹、赤壁丹崖地质、多彩植物景观、河谷田园写意为特色,以清漳水路、云中天路、河谷田路、层峦山路、空中航路为骨架,以1个旅游核心区、13个精品景区、10个特色小镇、137个美丽乡村为支撑,打造“国家级红色研学旅游示范区、太行山绿色产业示范区、特色山水旅游胜地”。

  以文化为魂,以水路、山路为线,以景区、小镇、乡村为点,以“林、山、水、路、田、镇、夜”为支撑,统筹“生态农业、文化创意、度假康养、户外运动、教育研学、旅游要素”等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已经由中建设计集团基本编制完成,待省最后审定。

  一个构建美好未来的宏伟蓝图正在等待我们开启。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