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原创 > 正文

袁老,邯郸还在等您再续“粮缘”

来源:中原新闻网编辑:健翁发布时间:2021-05-24 15:06:58

  5月23日13时30分,宋福如来到袁隆平院士的灵堂前,向老院士的遗像深深鞠了三个躬。

  8年前的2013年,袁隆平第一次来永年考察农田,并于次年在这里亲手打造“超级稻高产攻关示范田”,许下“杂交水稻亩产1000公斤”的梦想。

  仅用一年时间,老院士的梦想就在邯郸这片稻田里实现。如今,这片长势良好的稻田里,还回荡着“杂交水稻之父”与邯郸人的不解情缘。

  袁隆平与宋福如在田地里。

  初会老院士

  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宋福如经人介绍,第一次见到了全国政协常委袁隆平。来自基层的村干部代表,引起了袁隆平的兴趣,他们二人就土地、农田、有机肥等问题进行了长时间交谈,双方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袁隆平院士表示自己有一个梦想,希望“杂交水稻亩产1000公斤”。宋福如向老院士介绍了邯郸永年的稻田情况,以及永年的有机化肥系列产品,并邀请他有时间一定要来永年看一看。

  “站在我面前的袁隆平和想象中大不一样,他身材瘦小、皮肤黝黑,简直就像一位整天在田间劳作、整日经受风吹日晒的老农民。”时隔10年,宋福如仍对两人第一次见面时的场景记忆犹新。

  初次见面后,宋福如心情非常激动。他从北京回到邯郸后,马上让工作人员准备材料传给袁隆平院士的工作团队。“我感觉自己是不是有些冒昧,老院士那么忙,能记起和我这个村干部的约定吗?”宋福如说。但好消息很快传来,2012年4月,袁隆平院士邀请他到湖南长沙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订双方的战略合作协议。至此,宋福如创办的河北省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正式参与到袁隆平的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示范工程。

  2013年6月7日,袁隆平院士率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专家团队第一次到宋福如的硅谷公司考察,他对于硅谷公司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8年前,除了查看水稻,袁隆平院士还对永年的小麦来了兴趣。”宋福如清楚地记得,袁隆平院士在示范田里看了硅谷826、硅谷827小麦的长势,并用手测量株高,询问每株上的麦粒有多少,一亩地有多少株,小麦千粒重是多少。

  当得知示范田小麦亩产最高达到800余公斤时,袁隆平院士对宋福如说:“水稻是‘老大’,小麦是‘老二’。超级水稻一步一步在跨越,2000年一期超级杂交稻亩产实现700公斤,到二期亩产800公斤,到三期实现900公斤,2015年争取实现亩产1000公斤。你们的小麦也要赶上来,‘老大’在前边跑,‘老二’在后面跟,力争把示范田的小麦亩产提高到900公斤,在世界领先。”

  “2015年,示范田的水稻测产产量达到亩产1051.61公斤,创造了当年我国北方杂交稻产量的最高历史纪录。如今,我们示范田的小麦亩产已经达到917公斤!”宋福如自豪地说,“袁隆平院士的愿望都已经实现了!”

  88岁生日

  2018年9月7日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88岁生日。他“庆祝”自己生日的方式是全程参与同一天在长沙举行的首届国际稻作发展论坛大会,与各方专家一起“论稻”、查看试验田、做报告。

  “那次大会,我荣获袁隆平农业科技奖个人最高奖。”宋福如说,“在袁隆平院士的邀请下,我有幸参加了他这场特别的生日聚会。”

  一大早,袁隆平就从家里出发了。他准时走到台上,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水稻专家们致辞。他和国内外专家一起讨论目前世界水稻的发展趋势,并在论坛大会上做了英文报告。

  “论稻”一结束,袁隆平又带着大家一起去“看稻”。袁隆平时而在田埂上查看水稻长势,时而陷入沉思。等大家到齐后,88岁高龄的袁隆平院士精神矍铄,提起“杂交稻”滔滔不绝,他向与会嘉宾透露,自己的生日愿望是,“朝每公顷稻谷产量18吨的目标继续努力。”

  宋福如向袁隆平汇报说,2017年,“硅谷农科院超级稻高产攻关示范田”进行实打实收测产,最终测产结果为亩产1149.02公斤,再次刷新杂交稻单产世界最高纪录。袁隆平欣然题词:“向党的十九大献大礼,超级杂交水稻创世界单产最高纪录,遥遥领先于全世界。”

  宋福如说,听闻试验田丰收消息,袁隆平院士于2017年10月亲自来到邯郸市永年区广府镇硅谷农科院超级稻高产攻关示范田里,并留下了一张现场照片,如今这张照片被选进最新版的高中语文课本。

  最后一面

  “老院士比我大20岁,”宋福如说,他经常提醒年轻人要锻炼好身体,保养身体的秘诀是“天天运动”,他每天要花上半个小时打两局排球,这样才能保证“脑瓜子不要糊涂,不要痴呆”。

  宋福如做梦也想不到爱锻炼、身体一向很棒的袁隆平院士会走得如此突然。“刚听到老院士去世的消息,我根本不信,”他说,“但我不放心,马上打电话给袁隆平工作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核实情况。一开始得到的消息是老院士正在治疗中,我一直祈祷着他早日康复。”

  5月22日13时07分,老院士去世的消息得到证实。宋福如悲痛地回忆说,他非常后悔自己没有提前去看望老院士。“前段时间我听说袁老身体不适,我打算去看望他,但因为公务缠身,这个计划一拖再拖,如今却接到他离世的噩耗。”

  “我与袁隆平院士认识十年了。他曾经3次来永年给予我们技术指导。我一定要送老院士最后一程。”宋福如哽咽地说,他把家里和单位的事情安排了一下后,就于22日19时坐上了开往武汉的高铁列车,转车到长沙去吊唁袁隆平院士。

  23日早晨,宋福如先来到湖南长沙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这里所设的灵堂进行了祭拜。上午11时30分,他赶到长沙殡仪馆的袁隆平遗体告别仪式现场,发现现场前来参加吊唁的群众络绎不绝。直到13时30分,他终于来到仪式现场,向袁隆平老院士遗像深深鞠了三个躬。

  “今年,我们在百亩高产稻田种植了你培育的超级杂交稻新品种,10月中旬就可收获,我们有信心亩产达到1300公斤。”宋福如面向老院士的遗像说道。

  邯报融媒体记者 刘昆 宋志森 (照片由宋福如提供)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