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中原 > 正文

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法院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法制日报编辑:李茗茜发布时间:2019-10-09 14:39:20

  郑州航空港实验区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海小广(右二)为当事人进行调解。

  “收购频频遇阻,企业受损在即,但最终实现完美收官。”这一转变正是因为法院适时提供了司法支撑。精准的法律服务让郑州某投资公司负责人张伟感慨不已,“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话真在理儿!”

  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法治的保障。新时代,人民法院如何更好地服务保障地方经济发展?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唯一一个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航空经济先行区——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探索出一条新道路。

  深化法治实践,“让法治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深谙商业运作的张伟,在收购某上市公司的过程中,连遇两个“没想到”。

  一是该上市公司遇到棘手的法律难题,一筹莫展之际,尝试着向郑州航空港实验区人民法院法治联络员求助,没想到法治联络员当天就连夜乘车赶到事发地。“这个问题拖得时间越长,变数越大,风险越高。”

  第二个是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法院法治联络员南下北上,三天跑俩地儿,人还没到家,事情就办结了。“没想到法治联络员的效率这么高,企业资产没受损,也没影响收购进程。”

  法院法治联络员精准服务重点企业的这个故事,堪称郑州航空港实验区以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案例。

  上半年,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75.1亿元,增长10.3%,分别高于河南省和郑州市2.6百分点和2.4个百分点。

  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全区各类市场主体、注册资本同比分别增长35.4%、11%;取消139项民生服务事项中的繁文缛节和不必要的证明。

  这几组数据说明:“提升法治软实力就是提升核心竞争力,改善营商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的实践就是有力佐证。

  建立辖区办事处、重点企业法治联络员制度,提供个性化司法服务;开辟涉及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案件的“绿色通道”,快审快执降低企业诉讼成本;依托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为审判执行提质增效……一系列创新性的法治实践在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法院先行先试,为营商环境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数据显示,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法院上半年受理各类案件5428件,诉讼案件结案率近9成、执行案件结案率超7成,整体审判质效始终保持在全市、全省基层法院前列。

  “自从辖区企业有了法治联络员,经营中遇到法律问题就有着落了。”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党政办法规政策处处长王明华说。

  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法院立足自身职能,结合航空港实验区的特殊地位和优势,法治化构筑最佳营商环境,让企业心无旁骛搞发展,可以说,这是航空港实验区经济发展蓬勃兴旺的一个重要原因。

  善用法治方式,“让法治成为社会和谐的润滑剂”

  “就是天王老子来了,我也不拆!”郑州园博园附近一养殖户张书文背倚大门,怒气冲冲地说。

  “今天暂不说拆迁的事,就是来听听你有啥难处需要我们帮忙解决。”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法院诉调对接中心调解员海小广,随手递过一条长凳。“这几年行情不稳定,你搞养殖也不容易啊!”

  提起养殖,张书文的态度有所缓和。“咱是庄稼人,除了种种地、搞点养殖还能干啥呀!”

  之后的10多天里,海小广多次登门“唠嗑”,虽然没有提拆迁,但张书文主动提出:“你不用来回跑了,我明天就拆。”

  从连门都不让进,到主动拆除。短短两周,态度转变如此之大,让人意想不到。这其中,由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法院主导建立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功不可没。“调解如此接地气,群众咋能不服气?”张书文如是说。

  “要不是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搁往常这种事儿走执行程序、行政诉讼,至少要‘掰扯’大半年。”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法院副院长耿传忠说。

  作为河南对外开放的“龙头”、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引领”,郑州航空港实验区获得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一些问题和矛盾也凸显了出来。

  能否将矛盾纠纷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法院从2017年起,主导推动了一张全面覆盖辖区各办事处、社区、行业协会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网络,有效预防、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为当地经济快速发展解除了后顾之忧。

  “讲透道理暖透心,拉着家常解纠纷”。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法院从退休法官、资深律师、辖区人民调解员等群体中先后选聘32名特邀调解员,其中4名常驻法院进行诉前调解,其他28名特邀调解员分散派驻到各办事处、社区诉调对接中心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海小广是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退休法官,被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法院聘为特邀调解员,是远近闻名的金牌“和事佬”。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如何实现案结事了?海小广沉吟片刻:“调解不能只靠‘和稀泥’,在坚持依法调解的同时,兼顾风俗人情,善于换位思考。找对症、下对药,就能药到病除。”

  专事专办,很多难题就有了解决的抓手。自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立以来,全区各诉调对接中心共收诉前调解案件2621件,成功调解1085件,调成率近50%。

  “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筑牢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为航空港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铺通了坦途。”郑州航空港实验区综治办副主任朱麦囤说。

  涵养法治意识,“让法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现在开庭!”6月27日下午,随着法槌敲响,一起“重大责任事故”案件在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法院第一审判庭开庭审理。旁听席上,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100多位辖区企业代表,专程前来旁听,接受法治教育。

  “这是一堂生动的安全生产课,庭审变成法治课堂。讲得都是身边人身边事,咱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郑州市某物流公司负责人说,“我参加过很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但旁听庭审还是第一次,深刻感受到了法律的严肃性,懂得了缺乏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这堂“庭审公开课”是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法院服务实验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建设的一个缩影。

  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是一个拥有航空、高铁、地铁、城铁、高速公路与快速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的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道路的交通状况决定着城市建设、发展的速度。

  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法院通过梳理近年来受理的道路交通事故纠纷案件,针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不太完善、管理薄弱环节需要加强等问题,向航空港实验区及相关职能部门提出司法建议,有效弥补管理漏洞,实现人畅其行,货畅其流。

  “司法公开是最好的法治教育。”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法院开展系列法院开放日,送法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

  漫步郑州航空港实验区街头,感受最深的是“两多”“两少”:骑电动车戴头盔的多了,闯红灯的少了;交通指示、监控设施多了,抢行斑马线的少了。然而就在几年前,机动车和行人抢行的社会现象还十分突出,斑马线上人车相争、剐蹭摩擦、秩序混乱成为农村转型城市的“阵痛”。

  “两多”“两少”只是看得见的变化。“看不见的变化”是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多年的法治建设,直接提升了辖区单位、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在这里,越来越多的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表达利益诉求。法院解决的问题小到一个交通事故怎样处理、一个讨薪案件怎样了结,大到一个企业如何盘活、一个产业如何兴旺。

  在郑州航空港实验区,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法治的力量在一点一滴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全民法治意识的养成和法律素养的提升,不仅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构成了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张伟深有感触。

  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法院始终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与此同时,为精准服务实验区建设国际航空大都市,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法院先后出台《推进城市国际化全面提升竞争力工作专案》《护航法治航空港工作方案》,从开展“法律五进”、护航重点产业、法治社区试点建设、提出高质量司法建议等,全方位、多角度、多维度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让“法治软实力”变成“核心竞争力”。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法治化构筑良好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郑州航空港实验区法院院长刘宏建说。(法治周末特约撰稿 汪俊杰)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