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财经 > 正文

四部门联合发风险提示!记得给咱爹妈提个醒

来源:侠客岛编辑:健翁发布时间:2021-05-25 15:08:05

  最近,全国老龄办、公安部、民政部、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发出一份风险提示——

  “一些机构和企业打着‘养老服务’‘健康养老’等名义,以‘高利息、高回报’为诱饵实施非法集资活动,给老年人造成严重财产损失和精神伤害,存在重大风险隐患。”

  老年人(图源:网络)

  

  隐患有多大?在湖南益阳,年过七旬的陈国柱夫妇向媒体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他们把“平时舍不得花的骨头缝里的积蓄”拿出来,投资了一个名叫纳诺公司开发的老年公寓。据说公寓依山傍水,还有可以闲庭信步的长廊。公司承诺,老人可用投资换取未来入住养老机构的床位和服务,甚至有高达11%的年化收益率定期返利。

  在公寓大楼里,某政府官员莅临指导的照片挂在醒目位置,还有政府颁发的证书、当地媒体的报道一并陈列在目。二老认定这笔投资不会亏,因此倾其所有,全投了进去。没想到等来的却是机构非法吸存、钱被套牢的消息,连腰椎骨折都无钱医治。

  近年来,类似以“养老”为名的骗局层出不穷。涉案金额大,花样翻新,令投资者损失惨重。

  北京的魏女士是普伴公司“稳贷宝”以房养老项目的受害人。她说:“本想以房养老,如今钱房两空。”

  2013以来,175套房产的房主陆续卷入“稳贷宝”项目。他们将自己的房产抵押给小贷公司等14家金融机构,等机构放款后,再将款项如数转给普伴公司关联账户。普伴公司承诺:“房主什么都不用管,自有6%的年化收益率找上门。”

  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普伴公司一直按时分红,这让魏女士觉得收益不错,期间2次续签合同。但令她始料未及的是,2018年5月,普伴公司爆雷了。魏女士如今要面对的不仅是房子被抵押,还有隔三岔五的催收压力。

  此时她才意识到,原来签合同时早有蹊跷。2017年10月31日上午11点半,普伴公司业务员带魏女士去公证处签合同。由于公证处12点下班,普伴公司业务员一直拿合同催魏女士签字。未及细看,魏女士就签了。

  签完合同,业务员带魏女士去不动产登记中心抵押房子给小贷公司,引导魏女士按其指引操作签字。第二天,魏女士收到2笔借款,合计1200万元,普伴公司业务员要求魏女士将钱转给普伴关联账户,称“为了财务走账”。

  同为普伴公司“稳贷宝”受害人的李先生,也发现事情不对劲。办手续前,业务员从未提及放款方信息,直到公证处签借款合同时,与某小贷公司的借款合同赫然出现。李先生咨询业务人员得到的答复是:是普伴公司的合作机构,签约不过走流程,借款利息由普伴公司代偿,投资人只管安心收利息。

  普伴公司爆雷事件涉案资金12亿元

  普伴公司爆雷事件(图源:北京卫视)

  

  魏女士、李先生的遭遇,背后是打着“以房养老”旗号、非法吸存的骗局。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总结了核心花招,对防雷很有帮助。

  “以房养老”案件往往涉及三方甚至多方主体。首先,公司通常会以某理财公司代理人或业务员的身份向老年人介绍理财产品,说服老人通过抵押房产获得抵押款,进而投资所谓的理财产品,向老人承诺4%-6%的年化收益。

  得逞后,公司将老人的房产抵押给第三方,许给第三方12%-24%的高额利息,在收取足够的抵押款后携款跑路。由于公司为老人签署的抵押合同主体为老人和第三方,抵押房产的老年人最终成为第三方的讨债对象。

  在“以房养老”的非法集资案件中,不法分子宣传“优质项目”,做出诱人的虚假承诺,采取饥饿营销方法制造出项目火爆、抢手的假象。当投资者眼中只有高收益、高回报时,本金已岌岌可危。

  “以房养老”非法集资的套路(图源:《北京商报》)

  在打击众多“以房养老”骗局中,业内逐渐形成共识:要把住公证处这个关口。

  2017年,司法部印发《关于公证执业“五不准”的通知》,详细列举了不准办理公证的5种情况:不准为未查核真实身份的公证申请人办理公证;不准办理非金融机构融资合同公证;不准办理涉及不动产处分的全项委托公证;不准办理具有担保性质的委托公证;不准未经实质审查出具公证书等。

  为啥要严抓公证处?因为在公证处签署委托书,是骗局的关键环节。有些公证机关不详查申请人身份,不告知老人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将公证变成“走过场”。

  北京市司法局曾依据《公证法》规定,吊销了2名公证员的执业证书,给予某违规公证处警告、罚款20万元并处没收违法所得的行政处罚。该公证处主任也因负有领导责任被免职。

  除了“以房养老”,购买“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老年产品”等也是养老领域非法集资的重灾区。

  一些机构不顾养老床位供给能力,以办理“贵宾卡”“会员卡”“预付卡”、预交“养老服务费用”等名义,向会员收取高额会员费、保证金或为会员卡充值,背地里搞的却是非法集资。

  一些机构打着投资、加盟、入股养生养老基地等名号,以销售虚构的养老公寓或以长期出租养老床位、销售养老公寓使用权等名义,通过返本销售、售后返租、约定回购、承诺高额利息、“私募基金”等形式非法集资。

  还有一些企业搞“免费体检”“养生讲座”“专家义诊”,诱骗老年群体买所谓的老年产品,非法吸收存款。

  平安富足、安享晚年、不让子女有后顾之忧,是每位老人的心愿,也是不少“以房养老”骗局受害者的单纯初衷。但诈骗团伙的组织化、链条化运作,让老人一再掉入陷阱。

  其实,骗局不难识破,因其核心逻辑从未变过:所谓高额利息,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后入局者补贴先入场者的“庞氏骗局”。一旦不再有接盘者,资金链必将断裂,高额利息转瞬成空,本金化为泡影。

  日光之下无新事,天上不会掉馅饼。只要将上述逻辑牢记在心间,任他花招多变、套路繁多,终可识破。作为子女,也不妨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多关心父母,别让骗子钻了空子。

  文/云中歌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