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会独立思考,去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景,寻找心之所向的可能性。受访者供图
宋继东喜欢旅行,自2001年第一次骑行起,至今,其骑行或徒步行程数万公里,去了近30个国家。帕米尔高原、可可西里、茶马古道、蒙古戈壁……都留下他的足迹。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时的孤独,呼伦贝尔遭遇雷暴天气36小时的绝望,进藏路上与野狼对峙时的无助,这一切,教学中他都会与学生分享。
通过分享,让学生发现,这个世界的精彩,可以跨越很宽广的地域和时空。“教学中与学生沟通交流自己的旅途见闻、体会心得或对某一社会现象的认知,慢慢培养学生不盲从不盲信,思考之后再作判断的习惯,这是我的初心所在”,宋继东如是说。
大学到底怎么读?宋继东认为,大学除学习专业技能外,培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更重要。他说,单纯学习知识,只要有耐心,一遍不会,就两遍三遍,学习成绩肯定能优异。“成绩比拼,只是简单的单项比拼,试卷有标准答案,但独立思考能力,社会认知能力,不存在答案”。
让学生发现,这个世界的精彩,可以跨越很宽广的地域和时空。受访者供图
“为什么同班同学毕业后差异会越来越大?除却客观因素,进入社会后比拼的是包括眼界、学识、逻辑思维、思考认知能力在内的综合素养”。宋继东说,“老师这个职业,不应该是路标,更应该像一扇窗,一扇让学生看到更多风景的窗,让学生在储备知识的同时,培养学习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去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景,寻找心之所向的可能性”。
“灵魂的辅导员”“最信任的老师”……一张张奖状,是一份份情感的记忆,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在骑行中丈量人生,他的经历,他的课程,愈加受到学生的欢迎。“这对我也是一种激励”,宋继东希望,“自己作为参照物,能让学生在走出校门后,见到更广阔的天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