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教育 > 正文

张江英:行走在公益送教的路上

来源:中原新闻网编辑:徐颖发布时间:2019-12-02 09:22:45

  “两年的公益送教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我人生中的一笔财富,因为其中所有的相遇、相识、相知,所有的激动、感动、欣喜、愉悦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前进。”邯郸市十五届人大代表、马选学校教师张江英说。两年来,他深入贵州省乌当区、平塘县、安顺市等20余个县(市、区)40余所大山深处的学校,开展公益送教活动;受邀到黑龙江省肇东市指导黑龙江省的一个省级重点研究项目的中期评估工作;到内蒙古自治区呼彦巴舒进行专题讲座;到国家级贫困县陕西省宜君县做专题分享……

  坚守乡村教学一线

  1995年毕业后,张江英被分配到邯郸市一所乡村中学——马选学校,一直从事初中语文的一线教学工作,二十多年来任劳任怨。在课堂教学中,他更多的是根据实际学情来决定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010年,因长期劳累,他患上了严重的心脏病,做了手术。亲友们劝他:“身体要紧,工作别太拼了。”但为了上出高质量的高效课,学习信息化知识、制作课件、小视频……他想方设法提升自己。为更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2014年,他从学习微课入手,把一个个教学知识点制作成小视频,让在课上听不懂的孩子课下反复学;2015年,为教给孩子们一个梳理知识便于记忆的工具,他开始从事思维导图的教学应用方面的研究;还学习了翻转课堂教学法……如今,在他的课堂上,不再是单纯以讲授知识为主,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们良好的思维培养。

  近年来,他先后荣获中国教育部继续教育优秀学员、优秀国培教师称号。两篇论文被国家级核心刊物发表,独立设计制作的微课《恐龙无处不在》获得了全国中小学教师微课大赛一等奖,教学设计《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先后获得邯郸市和河北省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

  从乡村课堂到北大讲堂张江英被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选中作为国培项目的授课专家,纯属偶然,但也有其一定的必然性。作为一名职称并不高的乡村教师,能够走上北京大学讲堂,这在河北省是唯一的,在全国也是非常少见的。

  张江英特别愿意分享自己的信息化教学经验,帮助更多的教师,尤其是那些偏远地区的教师。让更多的老师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更好地服务自身的教学,从而提升偏远地区的教育教学水平。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北大继续教育学院为张江英提供了这个平台。他多次受邀随北京大学国培项目团队赴山西、内蒙古、河南、黑龙江等地进行相关交流活动。从一线教学实践的角度主讲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类课程,《微课设计与制作》、《翻转课堂教学法》、《思维导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获得了老师们的热烈反响。

  2017年11月,张江英很荣幸先后两次在北京大学校园内为来自云南省“直过民族”优秀乡村教师和贵州省的省级乡村名师工作室的教师做现场专题讲座。2018年6月,张江英受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邀请,在北京大学录制了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培训课程——《思维导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此课程作为网络课程面向参加北京大学国培计划学习的全体教师开放。

  公益送教的苦与乐

  “与贵州教师的相遇是在北京大学的课堂上,当时我作为北京大学‘国培计划’授课专家,受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邀请在北大与贵州省乡村名师工作室的教师进行授课,在授课的过程中我被贵州山区教师的热情、好学、坚守、执着的精神深深感动。课间交流时,他们希望我有机会能够到当地与教师分享研修成果,我欣然接受。”张江英说,正因为跟贵州教师有了这个约定,也就有了后来公益之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邯郸市人大代表,送教扶贫更是责无旁贷。考虑到贵州省特殊的地理位置,经济状况及国家级贫困地区多的特点,他决定以教育公益行的形式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去贵州送教。

  2018年7月9日中午,张江英只身一人踏上了由邯郸东站开往贵阳西的高铁。7月10日一大早,他就站在了贵阳市花溪区溪北小学的教室里;7月11日傍晚时分,他又赶到了贵阳市乌当区,准备第二天的送教公益活动……

  今年暑假公益行课程表出来后,很多人见了直摇头。由于贵州教师听课积极性高涨,时间有限,基本上都是结束完一个学校的授课,立即赶赴下一个授课地点。白天授课,晚上赶路。到贵州第二周,他全身出满了湿疹,奇痒无比。但当他站在讲台上面对听课的教师时,似乎就会忘记所有的不适。晚上看到听课教师发来的感受,他更多感到的是一份责任,一种使命。

  张江英说,他将会继续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研究的成果无偿分享给更为偏远的地区,让更多的山区教师和学生受益。走在公益送教的路上,认真履行一名人大代表的职责与使命。  记者高峰吴淑娟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