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教育 > 正文

把短视频看成了连续剧 谁来捞起掉进手机的孩子

来源:中原新闻网编辑:徐颖发布时间:2019-12-04 16:53:24


 
  “吃饭时看、上课偷着看、休息时看到深夜,小小年纪整天无精打采”……当下,风靡的短视频带来多种问题,其中社会反响最突出的、让众多家庭最困扰的是青少年沉迷问题。看着“刷”短视频欲罢不能的孩子,许多家长忧心忡忡,让孩子“上瘾”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正确引导孩子“脱瘾”?

  看短视频逃避现实的孩子

  前几天,武安市初二年级的小风刚跟妈妈吵了一架,原因就是家长让他放下手机,先写作业。烦恼的小风说:“我知道我妈是为我好,但我看得正高兴,就不能让我先歇歇再写作业?”苦恼的小风妈妈说道:“因为这个问题,已经和孩子吵过几次。我知道孩子课业重、压力大,刚开始时我们也没阻挠,一个视频不过几十秒,能费多少时间?可谁能想到,经常是一两个小时过去了,孩子还在看。”

  涉县的赵先生也曾每天习惯“刷”短视频,今年初,赵先生“戒掉了”这个习惯。“之前,我看‘抖音’里那些小孩子跳舞唱歌的短视频特别好玩,于是让女儿也跟着学学。没想到现在才三年级的孩子入迷了,一放学她就拿着手机看,吃饭都得喊好几遍。为了给孩子做个表率,我只能先卸载掉APP。”他坦言道,“很后悔当时给孩子看这个。”

  “网络游戏、网络小说、短视频……现在的青少年学业压力并不小,这些东西都能够让他们暂时忘记作业、考试和排名,轻松地获得快乐。并且短视频还有诸如内容新奇有趣、节奏快等特点,很多成年人都抵抗不了短视频的吸引力,更别提孩子了。”市教科所所长苑秀中表示,青少年沉迷短视频,往往出于逃避现实的动机,在虚拟世界中找到现实中缺乏的关注感、认同感、成就感。所以,解决的方法在于满足青少年的这种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更容易沉迷看短视频,低成本的娱乐方式更易于让这些孩子及家庭接受。

  

  内容良莠不齐的短视频

  短视频平台的内容五花八门,除了技能分享、幽默搞怪、时尚潮流、社会热点等内容外,色情信息、网络诈骗、网络欺凌等不良视频也时不时地掺杂其中。这些不良信息都可能会对手机前的青少年造成影响。

  短视频更像是街头花花绿绿的零食小吃,看着一时新鲜,实则有营养的不多。长期沉迷短视频,孩子被动接受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会无形中影响自我判断力,限制孩子想象力的发展。青少年正是身体和智力发展时期,对外界好奇,缺乏自制力,长期在成年人的世界耳濡目染,则可能形成拜金主义、投机主义、消极主义,甚至促使一些孩子走上犯罪道路。

  峰峰矿区滨河小学校长宗志勇表示,青少年沉迷短视频除了精神上的影响,生理方面也不容忽视。长时间盯着手机看,视力下降是必然,智力发育也会受影响。“有些沉迷较严重的孩子,还经常通宵看短视频,导致第二天精力不足,学习成绩和体质都会明显下降。”他说,在现在孩子教育被高度重视的社会环境下,学习成绩和青少年是紧紧连在一起,一旦因为沉迷短视频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很容易激发孩子和父母、老师的矛盾,进而让寻求逃避现实的孩子更加依赖短视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苑秀中表示,生活在海量信息时代的青少年,要完全脱离短视频、或者刻意回避,都是不现实的。短视频容易让人上瘾,且有不少不适合青少年的信息,但也并非洪水猛兽。除了娱乐功能外,也有对青少年有意义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让他们在有时间控制、内容筛选的情况下,看优质的短视频,才是家长、学校和有关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

  “青少年模式”的上线

  近年来,为防范未成年人网络沉迷,“青少年模式”开始在网络平台上线。记者查询到,国家网信办网站10月14日发布消息称,国内共有53家平台上线“青少年模式”,网络防沉迷工作基本覆盖国内主要网络直播和视频平台。

  记者体验发现,“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内置于短视频APP,用户每日首次打开APP时,系统以弹窗形式提示用户设置“青少年模式”。用户开通、关闭“青少年模式”均需输入提前设置的四位数字密码。

  进入“青少年模式”后,用户使用时段、服务功能、在线时长都将受到限制。以抖音APP为例,进入该模式后,青少年无法开启直播和浏览同城页面,也无法进行打赏、充值、私信等行为。每日累计使用时长限制在40分钟,且每天晚上10点至早上6点无法使用。并且,开启了“青少年模式”后,APP首页的推荐内容限定为适合青少年的教育类、知识类等。

  但是,“青少年模式”并不是万能的,有“漏洞”可钻。该模式需用户主动选择,在没有家长监护的情况下,青少年完全可以选择不进入“青少年模式”,随意进行浏览。并且,即使之前设置了该模式,卸载后重新安装就可恢复正常使用。

  解决的根本方法在于正确引导

  “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网络沉迷,就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给孩子丰富多彩的生活。当在父母的引导下,孩子发现现实中的社交比网上更有趣、更有幸福感时,就会慢慢脱离‘上瘾’状态。因此,改变孩子家长应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先尽可能督促孩子使用‘青少年模式’,并在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交流,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苑秀中说道。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上瘾”的青少年,曾出现在上课时就偷偷“刷”短视频的状况。作为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一环,学校也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近日,经开区世纪路小学和峰峰矿区滨河小学分别组织开展了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学生主题签名、小手拉大手、广播宣传等形式,结合具体的案例,剖析沉迷网络的负面影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的作用,增强学生是非观念和自律意识、自控能力。

  世纪路小学德育副校长徐贝贝介绍道:“本次活动,更注重孩子的参与意识,让孩子能够以‘小大人’参与其中,自觉增强自律自控。并且,家长们还参与到部分活动中,既能让家长与学校合力引导孩子,也能让家长和孩子形成‘文明上网、绿色上网’的共识。”

  峰峰矿区滨河小学校长宗志勇表示,短视频有利有弊,正确利用也可以促进孩子的学习生活,一味打压反而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短视频作为时代产物,更符合年轻一代学生的习惯,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素养及表达能力。因此学校可以考虑在教学上使用,家长也可以考虑作为增进亲子关系的一种方式,使其成为孩子成长路的“帮手”,而不是要对抗的“敌人”。   邯报融媒体记者赵正杰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