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着鲜艳红马甲的小记者们走进市博物馆中央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以赵王陵出土的青铜马为原型创作的青铜马群雕,气势恢弘,突出了光辉灿烂的赵文化精神。大厅墙壁上的巨幅锻铜壁画则风格古朴庄重,北侧壁画题为“磁山之光”,东侧题为“胡服骑射”,南侧壁画题为“建安风骨”,深刻反映了邯郸历史发展长河中的辉煌时期。
据介绍,市博物馆为国家一级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内常设《磁山文化》《赵文化》《邯郸古代石刻艺术》《方圆世界——中国古代钱币展》和《磁州窑瓷器陈列》五大基本陈列,反映了邯郸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馆内藏品按质地分为瓷器、陶器、青铜器、钱币、杂器、民间艺术藏品等几大类。
跟随工作人员的脚步,小记者们来到二楼,一个个展厅布置得古朴雅致,展厅内既有图版图表、沙盘雕像,还有场景模型。这里的陈列以时间轴顺序排列,分为赵国政治军事改革、赵国经济、赵国礼乐制度、赵王世系、赵国疆域、赵国城建、赵氏王陵、汉代赵地封国、汉代邯郸城建等几大部分,陈列展出青铜器、陶器、石器等文物,深刻地体现了赵文化精髓。博物馆工作人员向小记者介绍,赵文化以先秦时期赵氏的兴起,赵国的建立与发展为主要内涵,展现了赵国逐鹿中原、“胡服骑射”的锐意改革精神,其基本内涵为开放、进取、担当、包容。作为成语之乡,工作人员还为小记者讲解了邯郸学步、毛遂自荐、奉公守法等成语故事,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在磁山文化展区,小记者们了解到,磁山文化距今约8000年,是华北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考古发掘除了发现房基、灰坑及粮食窖穴外,还出土了6000余件陶、石、家禽家畜、炭化粟等器物与动植物标本。磁山文化陈列展出各种文物100余件,涉及农业种植、渔猎采集、家畜饲养、原始手工业、原始艺术及信仰等各个方面,全面地展示了磁山先民们的生活场景。
参观中,穿行在一件件文物间,小记者们恍惚间有种穿越的感觉,真切地感受到了家乡的历史文化发展,大大提升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这些文物不仅仅是物品,更像是一个个窗口,可以让人窥见古代的神秘世界。“孩子应该多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课外知识,开阔视野。”小记者刘子晗家长表示,邯郸历史悠久,应该让孩子了解邯郸历史,了解家乡文化。
通过本次参观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小记者对邯郸历史文化的了解,升华了爱国主义思想以及作为邯郸人的自豪感,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历史文化深入探索和研究的兴趣。 邯报融媒体记者高峰胡浩亮文/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