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体育老师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卑微”的聊天记录。体育课经常被主科老师以各种理由占用,他只能无奈、尴尬地回复“好”。这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共鸣。
中小学生体育、音乐和美术课时常被占用,如今已成为一种见怪不怪的常态。学生们并非不喜欢音体美课程,而是被变相剥夺了接受音体美教育的机会。在一个“工具理性”盛行的当下,考试成绩成为了关键指标,没有被纳入考核评价体系的音体美课程,成为一些人眼中可有可无的“鸡肋”。音体美课程被主科老师理直气壮地占用,隐伏着“考试成绩至上”的观念。
音体美课程的缺失,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南开学校创办人、著名教育家张伯苓认为,学校体育不仅在技术之专长,尤重在体德之兼进,体与育并重。他提倡体育的社会化、生活化,强国先强身。
当今,许多大学生体质状况不佳,和中小学忽略、漠视体育课程有很大关系。中小学音体美教育的欠账,不能完全抛给大学和社会来买单。 邯报融媒体通讯员杨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