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言道:“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或是读书之感,或是生活之悟,一段精彩的人生,应以书为梁,以人生经历为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能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仍然热爱它。
读万卷书,明了生活的意义。高尔基说道:“我读的书愈多,就愈亲近世界,愈明了生活的意义,愈觉得生活的重要。”若没有冬日夜里的一字一笔,宋濂怎能成就千古留名的佳话?“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若没有嗜书如命的喜好,钱钟书夫妇怎能成就文坛之史?“极难处是书生落魄,最可怜是浪子白头。”若没有读书万卷之破,吕蒙哪来得“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美名?“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便是读书的意义。
行万里路,感悟人生珍贵的经历。人生不应是插在花瓶里的静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旋律。一个人虽然受过教育,但依然是可能没有灵魂,就像一个人不停地吃东西,但肠胃不吸收,依旧是骨瘦如柴。繁华盛世,多少文人墨客历经了生活的苦难,才作出了千古流芳的佳作。若没有拒绝仕途之路,终日倚案批文,哪来得“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的唐伯虎?哪有“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的人生之快感?若是生活一帆风顺,哪来得“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杜甫?更没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抱负与雄心。空有满腹经纶,只落得个纸上谈兵的赵括;无数的饮血杀敌,终才造就一位老将廉颇。人生的正面和负面都要去尝,在自己未经历体验之前,书本或他人的经验等于零。东野圭吾在《解忧杂货店》中写道:“满脑子天真想法的人,在社会上吃点苦头也是好事。”
对于清澈未经风尘的我们而言,书山为必经之路,人生为必尝之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步一步得出人生的感悟,才能明了生活的意义,并在此之后仍然热爱它。如此一来,方能做到“但看花开落,不言人是非”的境界。邯郸市第一中学高二Q8班蔡诚龙
(点评:读此文,仿若一段美的历程,又似叩击灵魂的发问,在欣赏作者才情的同时,又给读者回味悠长的思考和启迪。指导教师郝瑞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