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教育 > 正文

树立与时俱进的人才观

来源:中原新闻网编辑:徐颖发布时间:2020-07-07 11:26:08

  最近,两名落户一线城市的90后小伙子引起人们的关注:快递员李庆恒被认定为高层次人才,落户浙江杭州;网络主播李佳琦出现在了上海市崇明区政府公布的首批特殊人才引进落户的公示名单中。什么样的条件才能算得上人才,又该如何更好地留住人才,再度引人思考。

  这几年,各地“抢人大战”异常激烈,但快递小哥和“直播一哥”作为特殊人才被厚待,还是给公众带来不小震撼。基层人员、网络主播跟特殊人才挂钩,打破了“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表明在人才评价标准中,最核心的不再是学历学位,而是社会认同及城市贡献。换言之,一个人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只要通过自身努力,成长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才,就理应得到礼遇。

  社会对人才的定义,一直在动态调整中。今年初,人社部、国家邮政局联合颁布《快递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引导物流企业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建立快递技能人员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实现技高者多得。5月,人社部也曾对职业工种进行调整,在“互联网营销师”职业中增设“直播销售员”工种,让带货主播有了正式“身份”。随着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不断出现,社会新旧动能不断转化,未来也将涌现出越来越多李庆恒、李佳琦式特殊人才,更多的城市将会对他们抛出橄榄枝。

  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人才评价体系也应保持高度开放,既要包含科技人才、教育卫生人才、文化艺术人才,也该囊括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等。反观当下,一些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支撑,但无法用既有的衡量标准评价。因此,树立与时俱进的人才观,确有必要。通过政策优待,将特殊人才引进来,给他们提供更多施展才能、发挥作用的舞台,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最佳注脚。

  正如专家所言,一座城市和人才的最好关系,就是共同成长、互相成就。因此,光“识才”“抢才”还不够,还要“育才”“留才”,通过加强城市软

  硬件建设、健全公共服务、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为人才提供更立体、更细致的服务,全方位提升人才归属感、获得感。只有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性、创造性,方能让他们出其力、尽其才、建其功,进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良性发展。   孔德淇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