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经历了人生中最难得的际遇——高考。这次高考,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也有不尽的遗憾。
高考前的半年,县一中招收文科复习生,我幸运地成为十多名复习生中的一员。记得地理老师上的第一课是新疆,我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新疆在我国什么地方;历史老师讲元谋猿人、北京猿人,我都是第一次听到,像听天书。要把荒芜的学业在半年内补回来谈何容易?我把蒲松龄作的自勉对联抄到书签上作为座右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时时砥砺自己。
课后,我们就到校外的沟坡田边自学。学校的东墙外是广袤的田野,田里有一道东西长的土沟,两侧绿树婆娑。我们或默默背记,或靠在树上翻看资料,或坐在垄沟背上相互提问。习习的凉风送来麦苗茁壮的气息,盎然的绿意涌动着成长的蓬勃。
晚上九点教室熄灯后,我们便点亮蜡烛,一根根蜡烛像一个个灯塔,指引着如一叶叶扁舟的我们凌波前行。我们每晚都要熬到子夜时分,蜡烛的烟气熏得两个鼻孔发黑,有时太困,一个打盹碰到蜡烛,把头发都烧焦一片。高考前一晚,我们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内心充满了紧张、焦虑和不安。
这次高考,我考了332分,比文科大专院校分数线高出40多分,我满怀希望地等待跨入重点大学的校门。可造化弄人,最终我被一所大专院校录取。这成为我一生的痛。
尽管如此,这次高考还是改变了我的人生和命运,使我走出了农村,摆脱了穷困,在以后的人生路途上不断成长进步。
这就是我五味杂陈的高考。梅会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