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县礼贤台到河里西公园的河岸,每隔百米就有一根“救生杆”固定在树上。
邯郸市中小学大多已进入暑假模式。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渐好转,孩子们外出活动多了起来,暑假中的孩子最爱玩水。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发生的多起未成年人溺水事故:“一日八少女溺亡”“重庆两家庭失去孩子”“高考生溺水身亡”等。成为人们心中的“痛”。如何防溺水、遇到有人溺水应该怎么做?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孩子的生命安全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快乐和幸福,防溺水也成为家庭和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普及全社会防溺水常识,紧绷预防这根弦,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
安全教育,从学生抓起
这两天,邯郸市丛台区荀子实验小学二年级学生李楠和家长一起观看“邯郸市教育局防溺水讲座”。40多分钟的视频,李楠和妈妈看得很认真,遇到讲解动作时还会和妈妈一起做。“内容实用,配上动作示范,让孩子容易理解。”她说,女儿李楠自上学起,学校就不断讲解安全常识,自己也很重视对孩子这方面的教育。李女士向记者展示了李楠上一年级时学校发的“六要六不要”小卡片,这是学校向每位学生发放的一张防溺水安全随身提示卡。学校把防溺水提示、知识和要求以顺口溜的形式印在提示卡片上,让每一位学生随身携带,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我记得女儿一年级的时候,学校还要求学生背会卡片上的内容,还进行过小测试。”李女士说。
其实,李楠学习的内容正是邯郸市教育局开展防溺水“九个一”专题活动之一。“九个一”分别是:各学校要紧紧围绕防溺水“六不”内容(即: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擅自下水施救),立即开展防溺水专题安全教育,扎实开展好“九个一”活动;组织学校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课,反复对师生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开展一次防溺水演练;向每位学生发放一张防溺水安全随身提示卡;开辟一块防溺水宣传专栏;开展一次防溺水知识测试;召开一次线上防溺水
专题家长会;向家长发放一封防溺水公开信;开展每日一提醒,利用校园广播或小喇叭,每日放学前播放一段防溺水提示、警示语,反复提示警示学生防范溺水。
赵王城学校的卢璇老师说,学校防溺水安全教育,一直是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学校安全教育的重点,随着暑假的来临,普及防溺水安全教育刻不容缓。为此,学校专门制做美篇转发给每个学生,要求学生和家长认真观看。卢璇老师说,放假后,家长应知道孩子的去向,知道孩子的同伴是谁、知道孩子什么时候回家、知道孩子干什么了。未成年人如果发现有人溺水,千万不要直接下水施救或者手拉手救援,因为这时候的未成年人不具备救人的能力,很可能将自己置于危险之地。这种情况下,未成年人应立即大声呼救,或利用救生器材施救,并请求成年人及专业人士的支援。
“每天都会在班级微信群中报平安。”丛台区曙光小学学生家长王女士说,防溺水已成为这个暑假自己关注的重点。王女士说,前几天丈夫想带孩子去水库游泳,被自己直接否决了,“因为学校不允许的事情决不能做。”她笑着说。
邯郸市复兴区百家小学马玉丹老师说,暑假期间,在农村,水井、水渠及池塘等是发生溺水事故的高危场所;在城市,主要是公园、游泳池、家中浴缸等蓄水容器。游泳首先要去正规的泳场,一定要有家长的陪同,在下水前务必做好足够的热身运动,以防抽筋。
马老师说,溺水是夏季最容易发生的事故。在防溺水教育方面,学校反复强调、一再重申,通过各种教育形式明确要求同学们要远离危险的水域,珍爱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她说,请同学们务必不要在水库或深水区玩耍;不准与同学结伴到无安全设施、不熟悉、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
预防溺水,全社会在行动
防溺水安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需要关注的问题。
“溺水是1岁到14岁儿童死亡的最大原因。”邯郸市红十字雷建生水上救援队雷建生说,从2015年起,他和救援队的志愿者们一起多次深入到社区、学校,开展防溺水安全讲座。他说,防溺水大于救治,五年来,他们已开展五百余次讲座,今年1月,救援队携手邯郸市游泳协会、邯郸市冬泳协会在主城区滏阳河和沁河桥上,首批投放安装了200个爱心救生圈,在桥的两边明显位置各安放多个救生圈,提醒人们远离危险水域。
记者在人民路滏阳河桥边看到,悬挂在桥栏的桔红色救生圈十分醒目,如市民遇到有人落水可及时取下施救。
雷建生表示,安装救生圈的目的首先是提醒大家珍爱生命,远离危险水域;其次就是辅助救援,一个救生圈可承受2个成人浮力,万一有人落水,岸上的目击者可以第一时间就近取下救生圈抛掷到落水者附近水域。此外,这些救生圈完善了公共场所的基础服务设施,提升城市服务形象,希望广大市民好好爱惜,非紧急情况不得擅自取下。
在魏县河湖沿岸的绿化树之间,路过的群众发现每隔百米就安置了一根特殊的“物品”:红白相间的长竹竿,顶端有一个红色塑料软管包裹的粗铁丝圈。据悉,这是魏县魏城镇前王村15位村民自发制作的防溺水“救生杆”,广受当地百姓赞誉。
回想起当时树立防溺水“救生杆”时的情景,发起人魏县魏城镇前王村外出务工村民王俊海表示,他目前在北京打工,逢年过节才会回到魏县老家。2016年,王俊海把儿子送到县城上初中,孩子回家后说,入学第一课就是防溺水安全教育,这让他有了树立防溺水“救生杆”的想法。2018年11月底,王俊海回到家乡,和村里好友王俊坡、王海潮、王明堂等人商量这个事,得到大家的积极响应,最终前王村15名村民加入到这个团队,很快近500根防溺水“救生杆”树立在各个河岸之间。“放置‘救生杆’过程中,魏祠公园、礼贤台公园等管理单位给予大力支持,还主动帮助策划放置位置,代替我们安放,并在‘救生杆’上制作悬挂安全提示牌。”沿着定魏线、县城北环,记者看到,连接魏县礼贤台到河里西公园的河岸绿化树之间,每隔百米就有一根“救生杆”牢牢固定在树上。
现在,防溺水已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许多单位和个人也在积极行动。
肥乡区水利局积极采取群众对防溺水的救生建议,在肥乡区多个水域设置了被誉为“防溺水神器”的“救生杆”。整个杆长达8米,杆体粘贴文字标示“防溺水救生杆”,采用细软丝固定在肥乡各水域周边,方便发生溺水险情时取用。据介绍,一旦发生有人溺水,只需取出“救生杆”,选好位置站稳,就可以将“救生杆”伸向溺水者。目前,史庄溢流坝、邯郸东郊森林公园、邯郸郊野公园大康堡橡胶坝、葛仙湖、白落堡水系等地方,设置了近百个“救生杆”。
安全游泳,远离野外危险水域
“远离野外危险水域,是防溺水最好的防范措施。”李朝旭对记者说。作为邯郸市红十字勇者救援队的队长,61岁的李朝旭感触颇深,10多年来,李朝旭的手机号已成邯郸市水上救援的公用电话。
孩子的天性都喜欢玩水,在天气炎热的夏天去游泳,是很多孩子喜爱的运动项目,但游泳时如果缺少安全防范意识,到户外的坑塘、河沟等危险水域游泳,就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李朝旭说,他从事义务救援工作已经近十年了,在其所参与救援的大中小学生溺水伤亡案例中,至少2/3以上都是因为在户外危险水域游泳发生的意外,每年的春夏季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防溺水的重中之重在于“防”。
“远离野外危险水域,游泳一定要选择到正规的游泳场馆。”李朝旭说,野外危险水域内不确定性因素太多,危险性极大。户外的坑塘、河沟、蓄水池、水库等地都属于危险区域,有的浅滩看似很浅,但它的水底可能会有断崖式下落,让人难以察觉,容易溺水。有些水域虽然表面上看似平静,但水下经常会有漩涡、暗流,还长有水草类植物,会缠绕住游泳人的腿脚。有些水域位于河道底部,水下泥土松软,游泳者一旦陷入其中,就无法动弹。而且野外人员稀少,如果游泳者出现体力不支等意外情况,很难第一时间被施救,在野外游泳最常见的意外就是抽筋、水草缠身、遭遇漩涡等事件。
记者了解到,近期发生的儿童溺水伤亡事故中,出事地点基本集中在野外危险水域,农村地区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溺水儿童的年龄跨度从七八岁到十七八岁不等。一般来说,溺水后脑缺氧5分钟就会导致脑死亡,所以溺水的抢救时间是越早越好,尤其是儿童一旦发生溺水,呼吸道就会出现损伤,溺水2分钟后便会失去意识。李朝旭说,溺水者在水中超过5至6分钟的话,考虑死亡的几率是非常大的,在已经发生的溺水身亡事故中,90%以上都是因为意外。俗话说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危险往往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尤其是在野外游泳,水面上下温差大,受冷水刺激还容易引起喉痉挛,造成窒息或者缺氧,导致溺水发生得悄无声息,所以,远离野外危险水域,不去情况不明的水域游泳,不在河边玩耍打闹,只有提高了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时刻保持对防溺水的警惕性,才能避免更多的悲剧发生。
预防提醒,学些自救常识
多年前的一个寒冬,在魏县冰窟中救人的一次采访让记者记忆犹新。2013年正值寒冬,魏县两名儿童一时贪玩,掉进了孔融让梨文化公园的冰窟中。正巧经过的魏城镇町上村的刘瑞文面对刺骨的冰水,老人毫不犹豫地脱掉棉衣,跳进冰窟将两个孩子救了上来,自己却冻得病了一个多月。老人当时说的一句话,让人记忆犹新:“如果当时有人劝孩子远离冰面,这个事情就不会发生。”
李朝旭说,这么多年来,他参与救援最大的感触就是:如果有人看到孩子在危险区域玩耍,有人提醒他们远离就好了。
邯郸市复兴区百家小学马玉丹老师提醒学生,救不上来同伴也不是你的措,千万不要有心理压力,更不能因害怕而隐瞒事实,从而导致没有及时报警或让大人知道,耽误了宝贵的救援时间。碰到有人溺水,不要慌乱,第一时间要大声呼叫找大人。即使采取智慧救援,也一定要以保障自身安全为前提。
赵王城学校的卢璇老师说,现在很多家长都主动让孩子学习游泳,但是在学游泳的同时,也应该学会简单的自救互救常识。据了解,导致儿童溺水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水中抽筋,如果在水中发现自己有抽筋现象,首先要做的是稳住身体。如果是手指抽筋,可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迅速反复多做几次,直到抽筋消除;如果是腿或脚趾抽筋,要尽量接近游泳池的浅水区或池壁,倘若不能的话,最好的方式是先踩水,然后用力用手指将脚趾向上扳,帮助把抽筋的部位拉直。除此之外,因呛水后慌张造成的溺水也很常见,游泳时被呛水在所难免,这时候一定不要慌,要保持好身体重心,调整好动作就可避免。总之,遇到问题不要惊慌,遇到危险要大声呼救,不逞能、不急躁,用平静的心态去游泳,才能安全又有保障。
溺水安全,教育部门很重视
目前,正值学生暑假期间,许多家长没有时间和精力看管孩子,这时应怎么注意安全呢?邯郸市复兴区百家小学马玉丹说,家里由老人看护孩子的,一定要与老人做好沟通,不要因为疼爱而放纵孩子出去玩,事关生命安全一定要特别严格。务必与老人保持联系畅通,有事及时打电话,掌握好孩子的动向。
记者从邯郸市教育局了解到,为做好学生防溺水工作,杜绝学生溺水事故的发生,市教育局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实际,大力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让家长和同学们共同学习国家教育
部防溺水“六不准”原则。通过微信公众号、钉钉、QQ群等平台,每天即时发送防溺水宣传知识,通过空中课堂、“邯郸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开展防溺水“九个一”专题活动和防溺水微视频展播。同时,提醒相关部门加大对池塘、沟渠等危险水域的监查巡管力度。
李朝旭特别提醒那些会游泳的青少年,河水无情,千万不要以为自己会水就安全。事故发生可能就在一瞬间,喜欢带孩子到河边戏水的家长们,千万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要等到事故发生后再后悔。 记者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