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末假期那个阳光和煦的下午,我回到了姥姥家。一推开门,我就看见姥姥笑意盈盈:“妮儿,回来啦!”熟悉的家乡话又响起,仿佛几片桂花瓣飘到心湖上荡漾,引着我的思绪飘向了泛黄的记忆。那是有呢喃乡音的童年,姥姥用家乡话为我唱着童谣、讲民间故事;乡亲邻里亲切热情地打招呼、拉家常……如今,随着时代车轮的不断前进,普通话成为我们必备的技能之一,乡音却似乎离我们渐行渐远。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即使身处异乡,即使萍水相逢,即使素昧平生,只要听见熟悉而又亲切的方言,心中不免涌起一股暖流,仿佛是恍然回到了故乡,见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人。是的,方言消弭了彼此的陌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因为在那不同韵律的各色方言里,彼此感受到了来自相同地域的善意和温暖,那是心头难以割舍的眷恋和美好。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做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方言就是我们的精神之根,如何保护传统乡土方言并不与时代发展相违背,这就需要我们找准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平衡点,使之鲜活如初。
保护乡土方言,政府应该将各地的方言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中,指定文化传承人保护、宣传方言;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保留方言,例如运用VR虚拟技术还原方言应用场景,让人们更真切地感受到方言的魅力;我们可以把乡土方言录成磁带;可以举办方言文化节目,将方言融入歌曲、戏剧、小品等艺术作品中。如综艺节目《我爱闽南语》,它不仅为喜欢闽南方言的朋友提供了一个平台,更让更多的人能品味闽南方言的古韵、感受闽南文化的魅力,激发对闽南语的热爱,打造全民学闽南语的热潮。
一口乡音一缕情,乡土方言始终是人们对于故乡最珍贵的思念的寄托,也是融入在我们中华儿女血液中的宝贵的文化财富。在五千年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宝库中,方言是不可或缺的一块瑰宝。文明保护方言,莫令方言逝。 邯郸市第一中学M12班赵鑫鑫 指导教师:董英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