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教育 > 正文

论朋友

来源:中原新闻网编辑:徐颖发布时间:2020-09-27 10:33:09

  昨日,秋高气爽,风和日丽。

  几位老友心情甚好,又相聚品茗,笑谈春风秋月。

  话题比较集中:朋友。朋友有两种,“朋友遍天下”是说广义的朋友,“一生得一知己,足矣”是讲狭义的朋友,我们谈的偏重于后者。

  话题是从我们共同认识的一位机关食堂的师傅谈起的。这位老师傅和一位老领导是好朋友,无话不谈,相知甚深。他们相交始于文革。文革时,这位领导曾被关在“牛棚”里。老师傅对造反派看不惯,平时觉得他们毕恭毕敬,怎么如今拳打脚踢?他趁送饭的机会,总是在菜下边埋些肉,尽量让“走资派”吃得好些,这在当时的环境下,是多么地难能可贵!领导又重返岗位,自然忘不了落难时的这位师傅,自此两人成了好朋友。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位师傅有什么事并不去走领导的后门,别人托他也不办。有人问他,他说,越是好朋友,越不要使对方为难,不办吧,感情上过不去;办吧,原则上过不去。真是知音啊,这一对朋友做了一辈子。

  朋友是一种善与善的交际,也是一种缘分。一贫一富乃见交情,一困一窘乃见交心。一位老友讲了他老伴的一次际遇。在公交车上,老伴发现自己忘了带钱包,又找不到能借钱的熟人,两毛钱难倒英雄汉,弄得老伴好尴尬。在抓耳挠腮之时,一位素不相识的中年女士递给她钱,并亲切地说:“大姐别慌,我这里有。”那次际遇之后,两人一来二往便成了朋友。微不足道的两毛钱啊,在关键时刻,就是一颗金子般的心。直到现在,她俩还来往不断。许多知己是在困难时、贫贱时交下来的。往往是人处低微时,对世态人情看得更真实。磨盘压住了手,才知道谁是真朋友。

  有的时候,朋友之间也会有误会,这种关系也需要理解和修补。不然对双方都是伤害。我那位深谙历史的好友,又讲起了介子推的故事。介子推对晋公子重耳可谓赤胆忠心,他们在外逃亡的日子里,风餐露宿,历尽艰辛。介子推曾“割股奉君”,就是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为重耳充饥。这是多么了不得的事情啊!后来重耳继位,即春秋时期大名鼎鼎的晋文公。晋文公遍封功臣,却偏偏忘了介子推,这是他的一个重大疏漏。这个疏漏使晋文公遗悔终生。还有那个介子推,说是“不慕名利”,其实是一怒之下背着老娘隐居绵山。晋文公很觉惭愧,觉得对不起介子推,当他想重封介子推时,介却拒不出山,结果放火烧山介子推也不出来。他和老娘一起葬身于火海之中。应当说,晋文公和介子推都留下了无尽的遗憾。欲使晋文常自省,孰料君王意难平。世界上的事情大可不必如此叫劲!晋文公愧疚不已,遂改绵山为介山,立庙祭祀,“寒食节”由此而生。他们的事情令人不胜感慨。

  一友曰:趋炎附势是人性的弱点,你强大时,天下谁人不识君,朋友多的是;你潦倒时,许多人避之唯恐不及,哪有多少朋友可言?熙熙攘攘皆为利来,攘攘熙熙皆为利往,一个利字附上了多少花言巧语、甜言蜜语、豪言壮语,到头来才见庐山真面目。众友驳曰:也不尽然。历来都是美好和邪恶同在,君子与小人并行,人走茶凉,自然规律,世界就这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说到底还是人间自有真情在,那些小人终为人们所不耻,人间正气,乾坤朗朗,还是善良厚道的人多。

  朋友之间要相互欣赏,也要相互接纳。“管鲍之交”传为佳话,人们赞扬管仲之贤,因为他辅佐齐桓公,雄霸天下,成就大业;但更为称道的是鲍叔牙之识,慧眼识才,理解宽容,为管仲一展雄才提供了一路的帮助。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何为“知我者”呢?第一,管仲说,吾始困时,曾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利时往往自己多得,鲍叔不认为我贪,他知道我穷;第二,吾为鲍叔出谋划策,但事情办得更为糟糕,鲍叔不认为我笨,而认为时机尚未成熟;第三,吾曾多次出仕又多次遭逐,鲍叔不认为我不肖,而觉得时也运也;第四,打仗时吾多次退却,鲍叔不以为我怯,知吾孝,家有老母也;第五,公子纠争位失败后,吾的同事因此而自杀,而吾在牢里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吾无耻,是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鲍子并不是有意为朋友开脱,而是真正懂得一个不为一般人所理解的伟大人物的心。

  我的朋友说,古往今来,有几个鲍叔啊?

  是的,辅助君王一统天下的不只一个管仲,但对朋友如此知心的恐怕没一个能够赶上鲍叔。包括桃园三结义,包括伯牙钟子期。

  古人云,道不同不相为谋。凡成为朋友的,高山流水者,在大节方面一定是趋同的,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志同道合的。

  嘈嘈切切,谈个不休,其中枝蔓我删记不少。

  一老友惊呼:几点啦,还在这儿坐而论道,该回家了!于是,老友散去。  李文海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