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矿业小学新建操场
张岩嵛小学的学生们在操场活动
计算机室
康庄中心校南李庄小学学生认真上课
葛岩嵛小学美术长廊
编者按:在不少地方热衷于“撤点并校”的时候,复兴区却推动了一系列小规模学校的专项改革,重硬件改善、重教师待遇、更重内涵发展。如今,小规模学校从校舍、师资、课程、文化等各项指标都享受到了“先行者”的红利,昔日的短板成了亮点。
通过持续加大小规模学校建设力度,复兴区小规模学校办学水平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办学活力得以迸发,办学潜力得以开发,开始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中最具魅力的板块之一,也为乡村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最生动的注解。实践证明,学校规模小不是问题,办好才是“王道”,小“块头”同样也有硬实力。
小规模学校建设,是教育工作中的短板之一,也是党委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社会关切的“揪心事”。复兴区小规模学校主要集中在户村、康庄两个乡镇中心校,共计25个小学,占全区学校总数的43.9%;在校生达3098人,占全区的10.9%;教师274人,占全区教师总数的12.2%。
几年来,复兴区教体局着力破解这块痛点,多措并举,着力让小规模学校尽快长大。通过不懈努力,学校留住了教师的心,留住了学生的人,办学质量不断提高,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取得积极成效。
加强顶层设计保障机制健全
复兴区委、区政府高度关注小规模学校发展问题,把办好小规模学校作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一以贯之地抓实抓好。区领导及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通过广泛调研,制定了《加快推进复兴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9-2022年)》。
方案提出:完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机制和管理办法,鼓励户村中心校、康庄中心校在校内实行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送教、走教等方式,帮助乡村小规模学校开足开好相关课程。加大区域内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校长交流力度,2022年教师交流轮岗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轮岗比例应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骨干教师总数的15%。
方案还明确了“在培训、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向乡村教师倾斜”“将中小学教师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工作经历作为申报高级教师职称的必要条件”等内容。
同时出台的《复兴区委、区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村小学和教学点编制按照班师比与生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实施乡村学校短缺学科教师补充计划,确保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
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出台,制约复兴区小规模学校建设的师资瓶颈问题得以逐步解决。2019年以来,到西部薄弱学校交流支教的教师达到77人次,其中小规模学校的有27人次,为小规模学校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源泉活水。
统筹教师调配确保“名师”到位
复兴区建立小规模学校教师补充长效机制,旨在调结构、提素质、补短板,师资紧张困境得以缓解。
2016年以来,共分配补充到西部乡镇小学45名高素质教师,其中小规模学校集中的西部户村、康庄两个中心校,共补充34名专业教师,有效缓解了师资不足的现状。同时,加强兼职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培训,做到一专多能,人人是多面手。每年利用假期定期组织各学科教师分专业进行专题培训,不断提升兼职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
通过中心校总量控制,区域内统筹调配,葛岩嵛学校、康庄中心小学、霍北小学、北李庄小学等,都有了自己专业的美术、音乐老师,解决了多年来艺术老师短缺的现状。据统计,近年来,西部小规模学校共补充音美专业教师9人,增强了艺术学科的专业性。
有了专业老师的指导,在2019年区艺术节中,户村中心校霍北小学的舞蹈《中国妈妈》荣获一等奖,其余19个文艺节目荣获二、三等奖。孩子们在老师的精心辅导下,在舞台上精彩的表现,受到了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这在过去几年是无法想象的。
教学成绩检测也表明,西部小规模学校艺术教学质量显著提升。2015年县(市、区)小学教学质量抽测中,复兴区西部学校音乐学科在全市排名第三,美术学科排名第二,学科综合排名第一。
改善办学条件“旧”校绽放新颜
由于种种原因,复兴区西部农村学校普遍历史欠账严重。2014年划入主城区时,大量小规模学校的操场硬化率不足30%,大多校舍偏旧,教学仪器设备严重短缺,办学条件十分简陋。
几年来,复兴区大力实施西部教育提升工程,彻底消灭不达标学校,显著改善校园文化品位,操场全部硬化,校舍重新修缮,各种硬件设备按照标准配足配齐。
在改薄、改厕、改气(电)工作方面,全区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完成西部乡村学校厕所改造;投资122万元,对辖区采用燃煤取暖的学校全部进行了改造,确保了冬季清洁供暖;投资近600万元,完成农村学校操场硬化改造工程。户村中心校新建专室631平方米,操场硬化达21000平方米。今年暑假时间,张岩嵛学校、酒务楼学校操场改建塑胶操场,面积达5600平方米。
今年,复兴区申请财政专项资金9860万元,建设霍北学校综合楼,预计十月底教学楼主体竣工;齐村小学新建了专室,更换所有门窗、楼道栏杆,对围墙、教学楼主体、校门进行改建;康庄中心校硬化操场24746平方米;9所学校进行了大门改造,辖区学校办学条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以“邯西生态区”和“三创四建”为契机,以特色校园、绿美校园、文化校园“三园同创”为抓手,复兴区还塑造了生态和谐、内涵丰富、品位高雅的绿美校园。各校相继建成了一批教育功能特色园区和学生劳动实践基地。户村中心校绿化美化达8950平方米;康庄中心校地处康湖森林公园核心区域,精心打造“园中园”,新增绿化面积18019平方米,植树2392棵。
康庄中心小学把建设生态校园
作为自己的特色,建成了占地10亩的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先后种植了桃树、李子树、白菜、玉米等多种果蔬和农作物,同步硬化操场14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5000平方米,植树约1400棵。美丽的校园春有花、夏有凉、秋有果、冬有青,操场全部硬化,颜值深度靓化,孩子们有了更加优美舒适的学习环境。
在改善硬件环境的基础上,复兴区通过持续努力,全面实现了小规模学校的“三通两平台”和“内网、外网、无线WIFI、网络电视和视频会议、远程师训室”的六个全覆盖。就连偏僻的石坡小学,都建起了录播室,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搭建了信息化互动平台。
提高教学质量留住本地生源
由于改善了办学条件,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2019年复兴区统考成绩“出炉”:第一名齐村、第二名酒务楼、第四名康河、第六名户村、第十名葛岩嵛,其中户村中心校十有其五,取得大面积丰收;康庄中心小学在双轨制学校中名列第一名,于二庄小学和中庄小学在单轨制小学中分别名列第二名和第三名。
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学质量的提升,让老师看到了希望,家长找回了信心,反过来促进了生源回流。原准备到条件好的学校就读的学生纷纷回到本村学校,东常赦学校前几年共有学生86人,今年达到148人;齐村小学前几年共有学生76人,今年已达到135人;张岩嵛学校前几年共有学生139人,今年已达到203人;户村学校前几年共有学生426人,今年已达到489人。康庄中心校也是一样。各校今年招生人数较去年明显增长,特别是中庄小学今年达到247人,康庄中心小学达到350人,石坡小学达到34人,东望庄小学达到38人,其他学校人数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关爱一线教师让其安心从教
近几年来,复兴区实施生态靓区战略,西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成为主城区后花园。原来不愿意来的偏僻农村,现在校在林中建,人在景中游,教师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到西部工作的意愿显著增强,改变了以往小规模学校无人问津的局面。
复兴区还落实农村学校任职满25年即可参评高级职称政策,落实乡村教师补贴,确保农村教师工资收入显著高于主城区,进一步增强了乡村任教的吸引力。各校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户村、康庄中心校均为每位教师配备电脑,所有教室配备了一体机。生活上,聚焦教师吃、住、行问题集中发力。
去年以来,户村中心校配齐橱柜厨具9套,教师小厨房设施完备;为教师宿办室加装空调27台,配备了中午休息床位85张。康庄中心校则建立了师生食堂,一体化解决师生吃饭问题,同时对各校教师办公室进行了装修修缮,做到宜业宜居,留住了教师安心从教的心。
畅通联系渠道家校共助成长
小规模学校,虽然办在了群众的家门口,但也要坚持开门办学、接受群众阳光监督。群众心里敞亮了,自然愿意把孩子送过来。
几年来,复兴区教体局要求西部农村学校,拆篱笆、接地气、访民情、听民怨,把群众关心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件办好,做了大量的工作。户村中心校每学期举行一次社会公开课,学生家长到学校看学校的变化,进教室听课,现场看学生学,教师教,有什么问题面对面与师生沟通,向学校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康庄中心校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会,及时了解家长的需求,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互相沟通,促进家校合作,解决家长关心关注的操心事。
教体局统筹控辍保学、教育扶贫、关爱留守儿童等项工作,进村入户一户不落。在送政策、送温暖的同时,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把心和群众紧紧绑在了一起。
该局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学生家长最急、最难、最盼的问题。农村地区条件差,许多家庭的学生家长为了生计需要外出打工,不能接送孩子,对此,石坡小学、康庄小学、后牛叫小学、东店子小学、乔沟小学、姬庄小学和停驷头小学先后成立了师生食堂,做到干净、卫生、安全、零利润,为师生们提供营养健康的午餐和热水,保障使每一个孩子能够吃饱、喝上热水,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家长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记者常慧杰 通讯员杨捍平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