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学习革命先辈不怕牺牲、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4月14日,邯郸市第十五中学组织学生前往全国先进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和纪念馆开展研学教育实践活动。

当日春光明媚,邯郸市第十五中学的学生们精神抖擞地在操场上集合,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意气风发地等待着研学的开始。首先武文龙校长讲了这次研学的意义和重要性,并进行了庄重的授旗仪式。之后,同学们坐上大巴车,正式拉开了这次红色研学的帷幕。
鞠躬敬献花篮 缅怀革命先烈
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和纪念馆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南部、冀晋豫三省交界处的涉县赤岸村。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八路军一二九师东渡黄河,挺进涉县,运筹赤岸,浴血太行,在这里战斗生活达六年之久,缔造了赫赫有名的“刘邓大军”,创建了抗日战争时期面积最大、最巩固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谱写了“九千将士进涉县,三十万大军出太行”的不朽传奇,为中国的抗战胜利和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诺大的广场中央矗立着“刘邓和他的战友们”群雕像,这是刘邓合作指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真实写照。全体师生排着整齐的队伍肃立而站,认真聆听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深切缅怀前辈们的丰功伟绩,并敬献了花篮,鞠躬致敬。
重温红色记忆 铭记革命历史
来到一二九就要当一回“小八路”,同学们穿戴上八路军“军服”,亲身感受一名八路军战士的风采与光荣。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将军岭、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司令部旧址由相邻的农家四合院组成,依势而建,错落有致。一二九师首长的宿办室、司令部作战室、警卫室、会议室等就坐落在三个相邻的农家四合院里,这里静静地陈列着当年的办公及生活用品。
在一二九师纪念馆,同学们重温了一二九师转战太行、挺进大别山的光辉历程。八路军在战争年代遗留下来的鞋、帽、米袋、枪支、行军锅和补丁摞补丁的衣服……散发着浓厚的革命气息。每一张照片、每一件文物,都在向人们讲述着那段血与火的峥嵘岁月。
学习先烈精神 亲身体验实践
参观完后,同学们徒步来到红色记忆小镇开展拓展活动。置身红色记忆小镇,仿佛进入了时空隧道,朴拙的路面、曲折的巷道、石碾、独轮车、石磨、拱桥等这些极具时代印记的元素,加之丰富厚重的红色革命文化,犹如把人们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同学们参观了这里的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礼堂、冀南银行造币厂、高等法院等代表性的革命旧址。同时在工作人员带领下,还亲身体验行军打仗时的打绑腿,大生产运动担水、浇地等,并亲手推独轮车、担水、投掷手榴弹等,感受当年轰轰烈烈支援前线的场景。这些现场体验,让同学们既感新鲜有趣,又体会到当年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参加研学的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他们的心真的被当年革命岁月的艰难困苦深深地震撼了。在那种恶劣环境下,靠着这些粗糙、简陋的用具、落后陈旧的装备,却一次次打败了敌人,自己一定要倍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勇于发扬八路军那种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通过此次研学实践活动,邯郸市第十五中学的师生们走进革命圣地,零距离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体验八路军一二九师抗战生活和抗战精神,激发了孩子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家纷纷表示,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弘扬红色文化,争做时代新人,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 记者徐颖 宋尚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