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国内 > 正文

620万自然人有了信用档案

来源:齐鲁晚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19-09-01 16:13:56

  今年以来,德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调要有针对性采取改进措施并加强沟通协调,德州市发展改革委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单位,坚持高质量完成国家、省重要工作指示,及时落实各项政策文件精神,做好组织管理工作,在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体系建设有序推进

  “近年来,《德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德州市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实施方案》《德州市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建设的实施方案》等70余项信用制度文件相继出台,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德州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邵清泽坦言,德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顶层设计制度框架已初步搭建完成。

  数据平台支撑作用日趋明显。按照“一网三库一平台”的规划建设思路,德州市搭建了信用数据支撑平台。一是建设“信用德州”官方网站。作为公共信用信息公示、信用政策法规发布、信用成果经验宣传的主阵地,日访问量达到2万余人次,累计访问量达2765万人次,成为全市最活跃的门户网站之一,起到了很好的政策、舆论宣传作用。二是建设企业法人、非企业法人、自然人三个数据库。目前已为全市65万法人(含个体工商户)、1000多非企业法人、620万余自然人建立信用档案。同时为教师、医生、护士、运输从业人员等重点人群建立信用档案,并将相关信息匹配至主体信用档案。三是搭建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目前已累计归集各类信用信息1.3亿余条,开通市直账号172个,县市区管理员账号13个,县直部门账号719个,上线以来累计访问量达到7万余人次,可提供信用核查、打印信用报告、归集信用信息、开展信用监管、实施信用联合奖惩、信用修复、信用承诺等服务。

  信用联合奖惩应用初见成效。德州市开发并完成了信用联合奖惩系统,为市、县两级授权用户921个。目前,已经将国家共享的40余万名失信被执行人、1354例严重违法失信企业、7000多家重大税收违法企业、16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失信主体、274家安全生产失信主体、5000多家海关严重失信主体列入联合惩戒黑名单,实施联合惩戒。自2018年底系统上线以来,累计实现查询67306人次,实施联合奖惩4329人次,其中联合激励4121人次,联合惩戒208人次。

  用信意识逐渐形成。一方面,信用核查意识逐渐形成。2017年德州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和人行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在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通知》,要求各单位在开展行政审批、申请上级资金和政策扶持、评先树优等工作中查询和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截至目前,德州市委组织部、政法委、税务局、市场监管局、妇联等多家单位已累计申请信用核查1万余人次。德州市审批服务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民政局等已提出将信用核查嵌入其业务系统的需求,目前正在对接,“逢办必查、逢报必查”的信用应用格局已逐步形成。另一方面,珍爱信用的意识逐步形成。近3年来,德州市发展改革委信用管理科累计受理因投标、资质审查、项目申报受限制而进行的信用修复145件,2019年以来共完成修复59起,修复申请人数和频次有较明显增加。

  信用建设氛围日益浓厚。德州市发展改革委与德州市电视台合作组织开展“百企共建信用”活动,为180余家信用共建企业授牌,签订信用共建宣言;组织全市500余名市民、机关人员参加“全国信用建设万里行德州站”健步行活动;在德州日报、德州晚报开设了信用建设宣传专栏,定期刊发信用建设大事件、信用知识、信用政策解读等文章;开通了“信用德州”微信公众号、做到随时可查信用、可用信用,进一步提高了全民信用意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氛围日益浓厚。

  “双公示”成效显著

  “我市于2016年初,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德州市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安排部署该项工作。”德州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高洪玉介绍,2016年5月“德州市双公示信息提报、公示系统”开发完成,实现了市县数据标准化报送和数据提报、公示的一体化、同步化,当时是比较先进的。

  “双公示”工作有成绩。2016年11月份,德州市编制、公示了全市“双公示”信息目录,并于2018年2月份和2019年7月份对目录进行动态更新。2017年底实现了与省平台的前置机数据共享,2018年3月份将“双公示”平台并入全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2018年、2019年将“双公示”工作纳入全市协同发展综合考核。2019年对“双公示”系统进行安全加固,通过等保三级测评,确保信息安全。截至目前,德州市共归集“双公示”信息486338条,其中许可436560 条,处罚49778条。

  “双公示”工作有创新。伴随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审批服务局成为集中、一站式提供审批服务的窗口部门。但伴随许可事项的调整和集中,审批服务局面临许可信息提报窗口分散、提报数量较大、信息在业务系统和双公示系统重复录入等具体困难,增加了窗口工作人员负担,降低了工作效率。为此,德州市发展改革委与市审批局多次沟通,探索建立了审批服务系统和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自动交换,通过比对系统数据要项,对审批服务系统进行较小改动,实现了业务办理端行政许可信息的自动获取。目前,技术测试和系统改造已完成,正在进行批量数据测试,待测试完成后便对市县两级审批服务系统进行业务培训,届时将全面实现行政许可信息的自动获取。

  “双公示”工作有潜力。高洪玉认为,“双公示”工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德州市将根据国家、省的相关部署和决策,积极行动、强化落实,充分挖掘“双公示”工作的潜力并把这项工作做实、做细,为德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夯实基础。高洪玉表示,机构改革对“双公示”工作产生了一定的阶段性不利影响、要引起重视,自然人“双公示”信息工作需要国家进一步明确标准,社会信用系统与企业信用公示系统存在数据不统一的问题也需要国家、省、市进一步加大沟通力度,尽快实现双方数据处置的同步化。

  瞄准便民惠企

  “今年是德州市信用建设实施的关键期,我们的工作重心将由基础建设向便民惠企应用转移。”邵清泽表示,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逐步推进、完善,信用建设将会对市民的生活、企业的经营生产深远的影响,“而我们的目的,就是便民惠企”。

  推进市民个人诚信分建设。着手设计市民诚信分指标体系,出台个人诚信分实施细则,依据市民信用分设计“信易批”“信易贷”“信易行”等便民惠民服务。

  建立企业法人信用监管系统。建立全市重点行业领域信用评价管理系统,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土地出让等领域开展信用评价。

  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国家认可的信用服务机构是开展信用修复、实施信用评价的必要服务主体。”邵清泽指出,德州市将按照国家信用建设统一部署,规范引入符合要求的信用服务机构,开发本地信用应用产品,提供信用服务,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建立审批服务用信系统。一方面,在审批服务领域探索开展信用承诺替代制,进一步简化服务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另一方面,建立践诺监管系统,对政府机关和各类主体的承诺履行情况进行事中事后跟踪,并计入主体信用记录。此外,德州市发展改革委将积极推动实现信用平台与审批服务平台的系统对接,实现信用核查的审批前置和联合奖惩信息的全过程覆盖。

  “8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第三方对山东省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评估,德州、聊城两市代表山东省参加评估。经过在线调查和实地评估,评估组对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较高评价,评估活动圆满完成。”邵清泽告诉记者,德州市将以本次评估为契机,“以评促建”,对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短板逐一剖析,有针对性的制定解决方案,努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再上一个台阶。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