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高校将可自主调整专业设置
日前,辽宁省教育厅表示,今后辽宁高校可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和辽宁省经济产业发展需要,自主设置新增专业和进行专业结构优化调整,辽宁省教育厅不再组织对高校申报的新增专业审核,取消高校新增专业申报的限制条件。此项重大举措将对高校发展带来哪些影响?10月15日,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采访了部分沈阳高校。
辽宁省教育厅不再组织审核高校申报的新增专业
辽宁省教育厅印发了系列文件,下放事项13项,取消事项10项,优化简化流程事项5项,实行分类管理事项2项。据了解,这30项事项涵盖高校人事管理、学位管理、专业设置、招生考试、对外合作等多个领域。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辽宁省教育厅切实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将省属高校绩效工资总量、组织实施公开招聘和人员交流调整等事项交由高校自主确定进行,使省教育厅对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做到“零审批、零审核、零备案”,对标山东、广东等省份,做到在全国领先。从2020年起,辽宁省教育厅不再统一组织省成人本科生学士学位外语课程考试,由各学位授予单位自行组织,强化了学位授予单位的主体地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促使学校办出特色,保证办学质量,高校可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和辽宁省经济产业发展需要,自主设置新增专业和进行专业结构优化调整,辽宁省教育厅不再组织对高校申报的新增专业审核,取消高校新增专业申报的限制条件。同时,通过减少审批备案等环节,优化工作流程,让学校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教书育人、治学理校。辽宁省教育厅全权委托大连外国语大学代表该厅开展志愿者、公派出国教师、中方院长、孔子学院夏令营的推荐、选拔、审核等工作;高校聘请外籍专家和教师,不再经过教育厅审核,由高校直接报送有关部门;高校成立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内的社会组织、扶贫救灾等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也不再经教育厅审核,由高校直接报送有关部门。
高校盛赞此举更利于培养社会急需人才
据悉,在学校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后,省教育厅将通过出台系列文件加强监管,保障高校职称评审质量,进一步压实高校办学主体责任,为高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沈阳医学院教务处长高松认为,省教育厅这一举措非常有利于高校转型发展。以往专业审批、备案过程较长,这次给高校自主调整专业设置的自主权,高校专业的设置将更加灵活,更有针对性,可以更有效地与社会需求对接,为社会培养出更需要的人才。同时,这一举措也更能检验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
“省教育厅这项举措有利于高校培养人才,目前我们正在对现有专业进行梳理,计划裁减部分不适应经济发展的专业。”沈阳农业大学教务处处长何剑斌说,专业设置要适应经济发展,不是专业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要加强建设一流专业。(记者 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