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大众日报二版刊发《省属企业掌门人走进问询“考场”山东省属企业实现首轮述职问询全覆盖》。稿件指出,10月19日至21日,两天半时间,包括谭旭光在内的21户省属企业“一把手”上“考场”接受省直相关部门负责人、部分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国企改革专家等的问询,加上8月首批接受问询的9户,我省实现省属企业首轮述职问询全覆盖。
工作干得好不好,“一把手”现场述职大家评,用这种形式现场检验省属企业“一把手”的工作,在全国是首创。这场“考试”考出了省属企业全力深化改革的紧迫感,考验了企业掌门人“敢捅马蜂窝”的担当精神。
省属企业掌门人述职和接受问询的内容是什么?据悉,述职和接受问询主要包含三方面: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情况,中央和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情况,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落实情况,省审计厅关于国有企业发展质量状况专项审计揭示问题整改情况;本年度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并对标国内外同行业先进企业分析存在的差距,提出赶超措施;2017年7月《国企改革十条》出台以来省属企业重大改革推进情况。
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除了听取这些省属企业掌门人的述职报告,还创新性地增加了问询环节,提出6—8个问题。问询事先调研,保密命题,由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现场开题,当场打分。现场打分的,有领导小组的成员,有各述职问询企业的员工,还邀请了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打分团,共议国企改革成果和问题,体现了更广泛的参与度和更公平的评价体系。考评结果共分五个等级,得分90-100分为优秀,80-90分为良,70-79分为中,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从媒体的公开报道中可见,问询题目直面矛盾,毫不遮丑护短,现场追问辣味十足,设计的问题都直指“软肋”。“近年来优秀经营管理和技术骨干流失严重,什么原因导致的?下一步有何具体打算?”“截至目前,员工持股工作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原因是什么?有没有具体时间表?”黄金集团党董事长陈玉民在问询环节被问到黄金采矿权什么情况下可以进入财务报表核算等专业度很高的问题。针对山钢混改进展缓慢,省国资委主任张斌直接喊话:“能不能干?不能干就退出试点。”山钢董事长侯军当场立下“军令状”:一个月内拿出解决方案,两个月内启动实施方案,2020年内完成混改,“如果完成不好,拿我是问”。
“述职+问询”的模式,进一步向省属企业传导压力,让省属企业“一把手”脸红出汗,拿出“刀刃向内”的魄力,把压力转化为改革的动力。走出问询“考场”,各家省属企业快速行动,拿出整改措施。8月13日,华鲁集团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部署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述职问询活动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工作。会上,参会人员围绕问询问题,梳理出涉及主业聚焦、战略管控定位等18项具体整改问题,研究通过了《落实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述职问询活动反馈问题整改分工方案》,决定成立集团总部建设及管控定位整改专班、融资租赁风险化解和出清问题整改专班等10个整改专班,由班子成员牵头挂帅,研究提出整改工作方案和时间表,坚决推进、切实落地、确保实效。
当前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作为全国国有经济最有影响力的省份之一,山东省属企业已保持连续两年的高速增长,从今年前几个月的财务快报看,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延续向好势头并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绩不错的情况下,改革就更难。省属企业掌门人走进问询“考场”,能进一步帮助省属企业明确改革方向和路线图,推动每户省属企业加强个性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