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国内 > 正文

郓城探索欠发达地区脱贫攻坚有效路径

来源:齐鲁晚报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19-10-28 13:57:59

  郓城县是山东省20个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之一。如何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郓城县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探索欠发达地区脱贫攻坚的有效路径。目前,全县66465户163616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109个建档立卡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实现“摘帽”。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生活对46岁的郓城县唐庙镇胡庄村农民胡元辉而言有点残酷,患腰椎间盘突出多年,如今走路还靠拄单拐;外出打工,又被机器打断几根手指;两个孩子上学花钱,妻子照顾家里不能外出打工……

  困顿之际,村党支部书记胡宣峰找到他。“支书拿出1万元让我种苹果,我没要那么多,要了6000元。”胡元辉说,“孩子上了县里的技校,不交学费,每年还补给3000元。”

  “老婆在县城接受了不花钱的家政培训,现在一个月能拿到3800元,孩子在江苏一家汽车厂工作,4亩‘红之爱’苹果今年开始挣钱了,全家一年收入在七八万元。”说起变化,胡元辉眉飞色舞。

  同样饱受病痛折磨的,还有该县程屯镇任垓村的李明圆。说起以往,李明圆的父亲、61岁的李延仓神色黯淡:“俺儿十六七岁得了皮肤病,在北京看病看了3年多,一年吃的中药能拉几地排车。吃激素药又得了股骨头坏死,多年不出家门,家里来了客人就躲起来。”

  2017年,县乡扶贫办的同志发现了李明圆养殖多肉植物的爱好,就帮他租了一个大棚,又主动帮他联系销路。

  “这一个棚少说在5万多盆,50多个品种,一盆10块到50块钱不等,现在是旺季,一个月能卖七八千元。”现在的李明圆神色自然,他指着棚外一排排多肉植物告诉我们,“想着再租一个棚,扩大规模!”

  “扶贫重在‘扶志’和‘扶智’,只有激活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人心思进,才能破除脱贫瓶颈。” 程屯镇副镇长杨燕珍说。

  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

  2014年,唐庙镇胡庄村党支部书记胡宣峰把自己的胶合板厂丢给妻子管理,回村任村党支部书记,一天到晚靠在村里,全身心投入村子的发展。

  此后,村里建起扶贫车间,优先解决脱贫问题,全村28户57人去年已全部脱贫;光伏发电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0多万元;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学习,引种阳光玫瑰葡萄、黄桃、地瓜、秋葵等,改善种植结构;给70岁以上的老党员集体过生日,成立慈善基金,丰富村里的文艺活动。村集体有了收入,村民富了,村容村貌也有了显著提升,村子获评“省级文明村”。

  “唐庙镇54个行政村,我们要样样争第一。” 胡宣峰说。

  郓城县扶贫办主任时志荣说:“我们把扶贫与党建相结合,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郓城县委书记刘文林说:“把最优秀的干部放在脱贫攻坚最前沿,把攻坚一线作为锤炼干部、转变作风的‘赛马场’,对埋头苦干、表现突出的干部,坚持成熟一个使用一个,真正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

  615个扶贫车间吸纳就业近8000人

  唐庙镇仲堂村,地理位置并不占优。在该村扶贫车间落户的山东艺名堂印务有限公司,主打高档名片设计制作,每天从网上接收到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地的名片订单。

  “前不久发往澳大利亚的一份订单,一盒名片200美元,一张名片2美元。”公司总经理仲伟恒说,“公司将近20人,几乎都是附近的村民,去年销售额200多万元。”

  针对47%以上的贫困人口不能离乡务工的特点,郓城县大力推行“扶贫车间+返乡创业+互联网+光伏+电商+贫困户”模式,建设扶贫车间615个,引导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进驻,吸纳就业791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务工1275人。每个扶贫车间平均租金1.24万元,村集体年可增收755.68万元,其中18673名贫困群众享受收益分红530.79万元。今年,郓城着力推进扶贫车间转型升级,助力扶贫车间向小微企业转变,目前已转型小微企业151家。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