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国内 > 正文

沾化政策性冬枣保险为农户“保底”

来源:大众网编辑:胡浩亮发布时间:2019-11-13 16:45:15

  滨州市沾化区是国家命名的“中国冬枣之乡”,冬枣在沾化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在当地经济作物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但地里的事儿,天说了算,当地老乡有言,“十年一大灾,五年两小灾”。有时候,一年的辛劳,就因为一场台风、一场冰雹而损失巨大。几年前,山东推出了冬枣保险,这给老乡们吃了颗定心丸。3个月前过境山东的台风利奇马,让今年沾化的冬枣产量减了约30%。付宝明是下洼镇后路村今年第1个购买冬枣保险的,他告诉记者,台风过后的第二天保险公司和当地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就到他家的地里查看情况、定损,现在已经在走理赔程序了。冬枣保险,不仅让枣农在遇灾时拿到赔偿,更让大家心里有了底。

付宝明种植的冬枣园

  沾化是传统的粮食作物种植区,一直到1984年,当地发现适合冬枣种植,并于1990年开始大力推广。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如今,沾化种植冬枣的面积已经基本稳定在50万亩左右。比起粮食作物种植,可以说冬枣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状态,在沾化有这样一句话,种棉花、小麦让沾化人吃上饭,但种植冬枣让当地人吃得越来越“好”。付宝明所在的后路村,全村400多户都在种植冬枣,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

  不同于现代农业,传统农业种植充满了不确定性。冬枣则更为特殊,生长周期长,容易受灾。对冬枣而言,一场台风会致其不同程度减产,而一场冰雹甚至可以致其绝产。从2016年开始,冬枣被纳入农业保险试点,自此,大家伙儿算是有了保障。付宝明说,今年7月份,村里的大喇叭就开始宣传冬枣保险,他第1个就去入了保险。记者在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2019年度政策性冬枣保险明白纸”上看到,今年对冬枣保险费率调整后,“每亩保险金额为2000元,每亩保费为80元。农户每亩自缴40元,政府补贴40元”。

正在修整枝条的付宝明

  种植冬枣所需的化肥、农药要多于一般粮食作物,付宝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仅化肥、农药1年下来就要2000多元。近年来,随着人工费用的上升,这也占据了成本中不小的比重,从“掐芽”开始就得雇人,1个人1天最少需要150-200元。这意味,冬枣保险最多能帮农户“保住本”。付宝明说,“我买这个保险就是为了‘保个底’,特别是万一碰上绝产,也不至于‘一灾返贫’”。于是,在听到村里大喇叭上关于冬枣保险的广播后,付宝明立马去村里为自己的20亩地交上了800多元的保费。

  付宝明也没想到,投保没过多长时间,台风利奇马就来了。他说,“今年的台风太厉害了,大果子全掉了,整体得减产了1/3。幸亏投了保,要不然可亏大了”。冬枣分为4个生长期,不同生长期赔偿标准也不同,台风来时正处于果实成长期,按照相关规定,(最高)赔偿标准为“每亩保险金额x60%”,最终每亩赔偿120元。但也有不少人抱着侥幸心理,付宝明的邻居路用舟就因为觉得今年不会发生灾害而没买保险,看到付宝明拿到了赔偿,路用舟羡慕的说,“明年我肯定也要买!”

点击浏览下一张

付宝明今年收获的冬枣

  距离下洼镇15公里的冯家镇南堼村,村里人大多靠出海捕鱼为生,都光国是村里为数不多种植冬枣的农户。今年这一场台风,让他每亩至少损失了200斤,都光国说,“幸亏买了保险,每亩好像能赔200块”。但令都光国印象深刻的,并非拿到了赔偿,而是在台风过后的第2天,保险公司和沾化区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就上门查看情况。都光国告诉记者,让他深受感动的是沾化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房永春那天蹚着水就走到地里查看受灾情况,虽然雨停了,但积水还是能到膝盖的位置。

  房永春说:“今年台风导致沾化冬枣平均减产10%,每亩平均损失近1000元。保险的作用不是保产值,而是保成本,是保障枣农的物料成本”。而今年尝到甜头的付宝明和都光国都说明年要当冬枣保险的“义务宣传员”,但更多的是像路用舟这样尝到“苦头”的农户,早已盘算着明年冬枣保险一出来就立刻买上。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