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页 > 国内 > 正文

成都浓园靠“耍”C位出道

来源:四川日报编辑:王杰仁发布时间:2020-08-27 19:17:28

  精彩语句新消费场景也可以很艺术地打造出来。

  “你看见那个集装箱了吗?以后将变成流动艺术场馆。”8月26日,指着成都市浓园国际艺术村里的一处集装箱,成都浓园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丽向记者介绍。

  疫情发生后,浓园也不可避免受到影响。但4月一恢复营业,杨丽就按照去年年底制定的工作计划,启动了第一届海峡两岸师生原创艺术作品展等常规活动,同时瞄准“热点话题”、新文化消费场景,升级“魔方”计划和周末文创集市。6月,浓园实现收支持平;而到7月,浓园渐入佳境。

  抓“她”热点,让文创活动“热起来”

  26日一大早,杨丽就出现在浓园。了解“她艺术·原创艺术国际交流作品展”工作进度、核对两岸青年巴蜀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准备细节……杨丽告诉记者,到今年12月,浓园的活动已经排得满满当当。

  浓园成立于2005年,专注于推动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目前已拥有浓园国际艺术村A区、浓园国际艺术村B区天艺村和天艺浓园艺术生活体验馆三个主题园区。

  别看现在的浓园生龙活虎,疫情发生时,这家文化企业受到不小影响。“当时,园区内的各种旅游、展会相继停摆。”杨丽回忆,至少有超过50场国际、国内展览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前期投入收不回来,后期开业遥遥无期。怎么办?

  2月,浓园发起“疫见”2020线上国际艺术展,尝试把传统展览搬到线上。让杨丽意外的是,这次展览竟吸引了超过50个国家的2000余位艺术家参加,有效保持了浓园的热度。

  4月,浓园启动第一届海峡两岸师生原创艺术作品展,打响复工第一炮。

  眼下,浓园的重头戏是即将启幕的“文创名城·首届成都国际女性艺术节”。对于杨丽来讲,9月后的浓园将异常忙碌。

  用活资源,打造新消费场景“吸粉”

  在杨丽眼中,浓园最大的优势就是有多样性的平台资源。目前,浓园有驻园艺术家200余位,动态入驻艺术家2000余位、收藏品5万余件、院校战略合作100余所。

  如何把这些资源用活,推动疫情后浓园的发展?新消费场景打造被提上工作日程。在杨丽看来,新消费场景也可以很艺术地打造出来。其中,“魔方”计划开始转型升级。作为浓园的国际驻留项,“魔方”计划最开始只是通过吸引各国艺术家加入,在这里驻留、创作、开展。在这样的基础上,今年浓园启动“魔方”改造计划。该计划以浓园国际艺术村原有的大面积艺术生态聚落和200多位在地艺术家资源为基础,在葱郁的绿植中,植入工业元素装置设施。这些装置将由不同国籍的艺术家分别打造完成,在保留原有生态的前提下,加入当代艺术、街头文化及工业文化。届时,观众可以在这些装置里看展览,体验不一样的观展风格。

  日前,成都市文广旅局推出十二大类别不同场景的“新旅游潮成都”周末精品旅游目的地(活动),以及十条文博旅游线路。其中,浓园成功入选“创意成都·美好生活”周末文创集市活动精品旅游目的地。“在天艺村,我们设置了文创集市,游客们可以在这里观看丰富的艺术展品,并购买自己喜欢的艺术品。”杨丽说。(四川日报记者边钰)

©2018中原新闻网站版权所有